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有效性 张红梅

2022-11-04 02:05:3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有效性 张红梅》,欢迎阅读!
红梅,朗读,语文,有效性,小学

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有效性 张红梅

摘要】 朗读对于优化阅读效果和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具有十分重大和深远影响。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作者深有体会,特结合自身多年教学经验,同时积极借鉴同行优秀教学成果,特作以下深层次探讨,权做引玉之砖,以期推动小学语文朗读深入化、持续化和健康化开展。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感悟能力 富有感情 丰富想象 钻研 技巧 朗读

中图分类号: G62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705-088-0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时小学语文个阶段的目标要求。有鉴于此,我们小学语文教师要有意识和有步骤的对学生朗读进行强化指导。朗读教学依旧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大组成部分。 一、小学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增强朗读感悟能力

朗读,有助于学生深层次触及课文内涵,便于学生加深理解和强化记忆。为此,在朗读教学中,我们语文教师要善于利用一切有利教育契机引导学生有任务、有层次和有步骤的朗读。在朗读过程中要细致、耐心、用心朗读。进而深层次触及课文内涵。比如:在学习某篇课文时,为了便于学生强化理解和深层次触及课文人物的性格特征,我们语文教师可以进行角色扮演,组织不同层次学生进行互相比较来形成鲜明对比。作者认为:朗读是学生走进课文的一个过程,不同层次学生朗读课文后,会有不同的心得体会。学生通过模仿课文中人物的语气和表情。加深对课文理解。为此我们语文教师还可以精心设计形式多样和不同层次的朗读,提高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此基础上进行分角色朗读,便于学生运用自身语言文字概括朗读心得体会。

二、小学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富有感情的朗读

朗读是一个创造知识、表达情意和追求意义的过程。在课文朗读中不仅要正确理解课文中词汇和句子,更要全面了解课文表达的独特情感。比如:在学习某篇乐文时,我们语文教师可以结合课文中一些关键性词汇句子或者那些富有意境的段落引导学生谈谈朗读体会,学生根据这些词汇句子陈述己见。由此一来,充分利用情感促使学生亲身感悟那些关键性词汇句子,更加凸显课文人物情感。学生通过富有感情朗读,感悟能力得到提高的同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三、小学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在丰富想象中感悟意境

在朗读过程中,我们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借助于丰富想象,全身心沉浸在课文意境中,紧跟课文步伐。进一步促使那些静止的内容生动化和形象化。比如:在学习某篇课文时,针对那些段落我们语文教师可以借助于相似的图片,引导学生通过丰富想象,再加上我们语文教师富有感情范读,将学生引入课文意境中,积极构建一种适宜学习氛围,随后步步引导学生进行想象,随后我们语文教师组织学生富有想象的朗读。朗读可以更好的彰显语言文字中的意境,而这种意境的彰显需要借助于丰富想象。因此,学生在富有意境和丰富想象中兴致勃勃的朗读。 四、小学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钻研中品味课文内涵

一些关键性词汇、句子和段落往往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为此我们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钻研这些关键性词汇、句子和段落,引导学生品味这些关键性词汇、句子和段落的内涵。比如:在学习某篇课文时,我们语文教师可以紧紧抓住课文中一些关键性词汇、句子和段落引导学生谈谈心得体会,此外我们语文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做出相应的动作。引导学生钻研是提高学生朗读水平的重中之重,为


此我们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这些关键性词汇、句子和段落触及课文人物内心世界,和作者进行心灵上的沟通,进而把握课文主题思想,最大限度消除学生和课文之间的距离,在和作者心灵共鸣中富有感情的朗读。 五、小学语文教师要夯实学生朗读基础

在朗读训练中,我们语文教师要遵循指导思想和把握重点,夯实学生朗读基础。比如:在朗读某一段落时,要求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朗读,朗读顺畅,不要断断续续朗读或者重复性朗读,此外,在朗读是要重视一些标点符号的运用,要正确把握停顿时间长短。

六、小学语文教师要传授一些朗读技巧

技巧可以提高阅读有效性。因此,我们语文教师要适当传授一些朗读技巧,比如:富有感情朗读,有轻有重的朗读、抑扬顿挫朗读。比如:在朗读某篇课文时,我们语文可以结合课文主题思想,引导学生富有感情朗读,声音洪亮,通过朗读更好的渲染课文主题思想。

七、小学语文教师要以启发和提示引导学生朗读

在朗读过程中,我们语文教师要采用启发和提示引导学生朗读,不仅仅体现在声音和语调上更要触及课文内涵,结合主题思想和丰富想象,探究正确的语言表达方式。比如:在朗读某篇课文时,我们语文教师可以结合引导学生用不同的语调朗读不同的内容,附有感情和鲜明语调来朗读,彰显作者的特俗情感。朗读并非简单的读,而具有一定的难度,为此我们语文教师要留出更多时间和空间便于学生深层次朗读,也可以模范朗读,引导那些阅读能力弱的学生或者那些性格孤僻的学生大声朗读,也可以前后桌朗读、分角色朗读。也可以举办一些朗读竞赛,在合作交流中发现不足和提高朗读效果。促使不同层次学生在朗读水平上都可以获得不同程度进步。此外我们语文教师也可以布置一些朗读任务,定期检查,提高学生朗读水平。

言而总之:朗读是实现阅读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途径,便于学生加深理解课文、丰富学生词汇积累和陶冶学生情操,同时也是增强学生感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方式。为此我们小学语文教师要高度重视朗读训练,将朗读贯穿于小学语文教学始末。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要推动学生在朗读中丰富情感,在朗读中创新。进而最大限度实现学生可持续发展。为此,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施秀娟;;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之我见[J];小学教学参考;201012 2钱莉;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 3陈辉媚;;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004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fa46b0bdea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ec.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