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大学语文议论文学习要点:寡人之于国也

2022-10-08 00:01: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自考大学语文议论文学习要点:寡人之于国也》,欢迎阅读!
寡人,议论文,自考,要点,语文

自考大学语文议论文学习要点:寡人之于国也

议论文部分

一、议论文总体考核要求:

会归纳文章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能认知文章所用论据的类别及其所证明的论点。 能辨识文中所运用的论证方法和驳论着眼点。

能识别文中所采用的比方、比拟、排比、对偶、对比、层递、设问、反诘等修辞手法,并说明其主要表达作用。

二、10篇议论文的具体考试内容和考核目标: 1《寡人之于国也》学习要点

(选择)(1)本文是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孟子的一篇议论文。文章用对话的形式展开论述,具有趣味性,引人人胜。

(选择、简答)(2)本文所表现的王道政治的主要内容包罗:初步办法——发展生产、养生丧死无憾;根本办法——发展生产、使百姓解决温饱,办教育,使百姓懂孝悌,老有所养,缓和阶级矛盾,社会达到和谐。孟子的治国思想就是以民为本。

(选择、简答、简析)(3)归纳文章的层次内容,全文可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提出民不加多的疑问;第二部分分析民不加多的原因——梁惠王与邻国国君一样,没有实行王道,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百姓的生活问题;第三部分阐述使民加多的初步办法、根本办法和应持的正确态度。 (选择、简答)(4)本文的结构特点是以民何以才能加多为线索展开论说,文章围绕不加多和如何使民加多的问题展开论述,重点阐述了使民加多的初步办法和根本办法。三个部分末尾,别离用寡人之民不加多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斯天下之民至焉语句收束,环环相扣,突出中心线索,使文章成为一个结构严谨的整体。

(选择、简答)(5)本文表现了孟子抑扬兼施、循循善诱的说理艺术。孟子先批评梁惠王的治国方法不妥,然后再提出实行王道的具体办法;先揭露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的行径,然后再说只要君王不怪罪年成不好就可以使民至焉这都是先抑后扬。在打消梁惠王矜傲情绪的同时,又能抓住他巴望民众拥戴的潜在心理进行诱导;在阐述实行王道的具体办法肘,先易后难、步步推进。

(单选、简答、简析)(6)本文用了很多比方,形成了类比法说理的特点:用逃跑者五十步笑百步的比方,来说明梁惠王的治国方法与邻国没有什么质的不同,用拿刀杀了人却说非我也,兵也作比方,来揭露统治者把涂有饿莩归罪于年成不好的不雅点。这种类比说理法收到了把抽象的道理说得非常形象、生动而深刻的效果。

(简析)(7)文中的第三部分使用了两组排比句,列举出多个小前提,然后通过两步总结得出结论,形成了严密的归纳论证,有力地论证了论点,并且还大大助长了文章的雄辩气势。 (选择)(8)文中运用了对比修辞,主要表示为: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这句话。

(单选、简析)(9)本文中隐含着一个演绎推理。孟子认为实行王道的基本标准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这是大前提;而梁惠王移民移粟的小恩小惠不能使民养生丧死无憾这是小前提;于是孟子就得出结论,认为梁惠王并没有真正实行王道。这就是一个完整的三段式推理。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fa46b588541252d380eb6294dd88d0d232d43cc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