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生字、课文解析知识点

2022-09-13 20:10:2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生字、课文解析知识点》,欢迎阅读!
生字,知识点,上册,课文,古诗



1、注意斜(xié)的读音,斜的意思是弯弯曲曲。 2、《山行》前两句诗写了哪些景物?

写了秋天的深山、石铺的小路和白云缭绕处隐约可见的人家。 3、停车后,诗人看到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诗人看到经秋霜打过的枫叶简直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红艳。表达了诗人喜爱枫叶、赞美秋天的感情。

4、诗人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观察的?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诗人是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来观察的,如“远上寒山石径斜”中的“远”字点明诗人是从远处观察;“停车坐爱枫林晚”中的“停车”一词足以说明诗人描写的景象就在眼前,是近处。

5、《赠刘景文》前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诗人以“荷尽”“菊残”写出了秋末的特征,“已无”与“犹有”形成对比,歌颂了菊花傲视风霜的气节,表达了诗人对菊花的敬佩、赞美之情。

6、《赠刘景文》这首诗写的是哪个节的景色?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这首诗写的是秋末的景色,是从“荷尽”----荷花凋谢、“菊残”菊花开败看出来的。 7、《夜书所见》诗开头一句中“送”字用语巧妙,说说它的表达作用。

“送”字静中显动,引出“寒声”,渲染了环境的凄清幽冷,烘托羁旅者孤寂的情怀和凄凉的心境。

8、结尾两句诗人写儿童挑灯夜捉促织,对作者情感抒发有什么表达效果?请作简要分析。

茫茫夜色中,闪现在篱笆间的灯火,表现了儿童欢乐愉快的情趣,这无忧无虑、活泼天真的举动与诗人悲秋的凄凉之感形成鲜明对照,以乐景写哀情更突出了诗人流寓他乡的凄苦之情及对故乡的深沉思念之情。

《古诗三首》生字词知识点

01 我会写

hán(严寒、寒冷、寒来暑往) jìng(径直、途径、大相径庭) xié(斜线、斜坡、目不斜视) shuāng(霜冻、风霜、霜期) zèng(赠言、赠送、回赠) liú(姓刘、刘海儿) gài(盖楼、盖章、掩盖) jú(菊花、赏菊、春兰秋菊) cán(残缺、残害、残酷) jūn(君子、君臣、国君) chéng(橙红、橙色、鲜橙) sòng(欢送、送来、送别) tiǎo(挑逗、挑动、挑拨) 02 我会认


yóu(犹如、犹有、记忆犹新) 傲ào(骄傲、傲骨、傲慢无礼) jú(橘子、橘红色、橙黄橘绿) 03 多音字

háng(银行)xíng(不行) tiǎo(挑灯)tiāo(挑选) 04

古诗诗意 山行

诗意: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顶,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户人家。停下来欣赏这枫林的景色,那火红的枫叶比江南二月的花还要红。

赠刘景文

诗意:荷叶败尽,像一把遮雨的伞似的叶子和根茎上再也不像夏天那样亭亭玉立,菊花也已枯萎,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风中依然显得生机勃勃。别以为一年的好景将尽,你必须记住,最美景是在初冬橙黄桔绿的时节啊!

夜书所见

诗意:萧萧秋风吹动梧桐树的叶子,送来阵阵寒意,江上的秋风让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猜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因为夜深了,他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fa71b3a3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74bd322.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