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在身上的苗家“古歌”--苗族服饰中的图形象征

2022-06-12 18:23:2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织在身上的苗家“古歌”--苗族服饰中的图形象征》,欢迎阅读!
苗族,苗家,象征,图形,身上

织在身上的苗家古歌--苗族服饰中的图形象征

摘要:苗族是中国一个有悠久历史的民族,也是世界上最喜欢迁徙的民族,他们的足迹几乎遍及中国的南部。苗族服饰是苗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人称苗族的服饰文化记录着苗族历史的足迹,是苗族历史的活化石。苗族服饰中的图形纹样的构思、设计、造型不仅凝聚着苗族人民的智慧,同时也反映了苗族人民生活习俗、社会制度以及民族的心理特征。 关键词:苗族服饰;图形 ;象征 一、苗家衣上的古歌

苗族服饰千姿百态,绚丽多彩。它是苗族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纷繁的苗族服饰,凝聚着苗族人民的勤劳与智慧,反映着苗族人民对美的追求,记录着苗族历史的足迹。贵州南臬民间传说时代相传:苗族原本住在黄河中下游,后来才迁徙南下。离开黄河流域时为了怀念故乡,便把故乡的虫、鸟、花、草、树......全部绣到衣服上,形成了在服装上绣满故乡鸟兽鱼虫花草树木的图案这种独特的苗家服饰。有一首苗族古歌是这样唱的: .....在万国九洲的中间是罗浪周底,我们的先人就住在那里。 在万国九洲的范围之内,甘当底捧和多那益慕是苗族根基地。 这些地方到底在哪里?都在直密立底大平原。 老五、老梨都是好地方,红稗小米不曾缺少, 高粱稻谷样样都齐全,还有黄豆赛过鸡蛋。

以后启野要至老从才色米井底走过来,占据了先人居住的地方。 格也爷老、格蚩老爷、甘骚卯碧都很悲伤。 他们可惜这块大平原,因为这是个好地方。

他们只有把这些景致做成长衫,把这衣衫拿给年轻的妇女穿。 衣衫上的花纹就是罗浪周底,围裙上的线条就是奔流江河。 他们一左一右的披起来给老人看,披起来给男女老少看。 他们把这些当作永远的纪念,说明苗族曾经有过这样的历程。 1

这古老的苗歌唱出了苗族服饰文化的内容。古歌里提到的格蚩爷老,在苗语里,是尊称,爷老为长酋长之意,连起来就叫尊敬的长老蚩尤。研究苗族古歌的学者认为,格蚩老爷指的正是上古神话中与皇帝战于涿鹿的九黎(后为三苗2)蚩尤,至今苗族也称之为尤公。涿鹿之战使九黎自黄河迁徙到左洞庭,右彭蠡之地建立三苗国。后来,三苗又与尧舜禹等部落发生长期战争,又向南、向西南迁徙进入湘西、黔、滇、桂、蜀……苗族在大迁徙中出于对故乡的留恋,于是在衣装上绣下了家乡的河山鸟兽鱼虫花草树木的图案,以示不忘祖先发源地,表达了对远祖的怀念之情。罗浪周底直密立底” ……都是苗族祖先住过的黄河中下游的地名。

二、风格独特的苗族服饰

苗族是我国人口多、分布广、支系庞杂的民旅, 其服饰丰富多彩。苗族虽没有自己的文字,但服饰却具有象形文字的特征。因此,今天我们来解读这些图形符号,对于苗族服饰文化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1戳绣的加花披肩

苗族服装中最有特色的是被称为戳绣的加花披肩,形制为两块织的很厚的毛织物,缝连一角而分披两肩,形如锁甲。搭缝在两块披肩后的方块巾劳搓上绣方形图案,正规式样为三道,与苗族古歌上格蚩爷老练兵场上花三道的说


法正相符,所以,传说它象征首领的练兵场或令旗。两块披肩,两头的部分叫上的花纹叫鲁老,代表过去京城的城市和街道;中间部分叫,上面的花纹叫凿苏,形式与西汉花罗织物上的耳环形菱纹相似。 2、五色衣 百褶裙——苗族的服饰类征

盘瓠为自己民族的始祖,曾被称为盘瓠蛮。早在汉代,盘瓠民族就以五色衣服”“衣裳斑斓而闻名于世。有关盘瓠信仰者的衣着特征,最早见于《后汉书》记录的盘瓠神话。传说盘瓠是一只其毛五彩的神犬,在高辛帝与犬戎部落的战争中,盘瓠衔取犬戎将军的首级,立下了大功。为了嘉奖他的功绩,高辛帝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为妻。盘瓠死后,其后代织绩木皮,染以草实形成了五色衣服,制裁皆有尾形衣裳斑斓的传统风俗正因为好五色衣服衣裳斑斓是与时帝有畜狗,其毛五彩,名曰盘瓠相照应的,所以关于好五色衣服历代盘瓠文化的关注者大都认为来源于对五彩盘瓠的具象模仿,属犬图腾的文化习俗。

苗族为使自己的服饰区别于异族, 利于辨认, 他们在对内能够区分的基础上, 一采用百折裙的方法制作裙子。流行在黔中地区的《百褶裙的来历》故事说古时候苗家穿的裙子与汉族差不多, 不易区分开来。一家母女俩立志要缝一种裙子, “就知道是苗家的标志。她们受山坡上五颜六色青杠菌的启发, 按着青杠菌的褶子做成了一条裙子, 穿到花场上踩花。苗家姐妹见裙子十分好看,个个照样子做来穿, 百褶裙得以迅速传播开来。

苗女的百褶裙,平装称点撒(白裙)或点扎(蓝裙);盛装蜡染的叫(裙绘),折叠扎染不透靛水的叫点带。图案构成多为“X”形,中间用正“T”和倒“T”相隔,表示山川;“T”上空隙处有菱形花纹及各种小图案构成,表示五谷;裙上必有的三道红黄相间,叠压并行的饰条,腰部和裙角这两道横贯始终,叫下朗,上代表黄河,下代表长江;中间一段间断的布条叫布点,代表灌溉的水渠;裙角红黄布条下蜡染的方田形图案,代表城墙。 三、苗族服饰中的图形纹样及象征

在家织布缝制成的苗家衣装上,常常用刺绣、挑花或蜡染加上各种各样的花纹。苗女的衣装也以鸟和牛角的纹样居多。内容决定形式,形式的丰富又使内容的文化内涵更加突出。苗族服饰有着内容与形式相统一的特点,从纹样图形的分类上,主要有一下几类:

1、蝴蝶纹:在苗族神语里,蝴蝶妈妈是世界万物的始祖,包括神,鬼,人动植物和雷电的产生都源于蝴蝶妈妈。因此,蝴蝶妈妈被认为是生殖和美的化身,最受尊崇,成为苗族服饰的重要纹样。蝴蝶妈妈图案主要用作妇女的围腰和袖花拼条纹饰。在题材处理上,蝴蝶大都要与枫叶组合,这是苗家妇女最爱表现的--种母题。图案造型则有多种形态,常见的一般以大蝴蝶作为母体形象,同时在她的形象中又有万物护身。

2、鱼鸟纹:苗族人认为,鸟是男性,鱼是女性。鱼鸟同图组成比喻夫妻恩爱的图案。这种纹样的鱼和鸟同样也有翅膀,鸟也多为可入水畅游的水鸟有学者认为这是反映男女平等,共同负起传宗接代种繁衍后代的原始,没有男尊女卑之分,包涵着生殖崇拜的很有特色的纹样。

3、龙纹:龙在苗族人意识里,向来就是造福于人的吉祥物。苗族概念里对龙敬而不畏,丝毫不像汉族的龙那么神气十足张牙舞爪。苗族蜡染的龙没有固定的模式,千变万化。有鸟头蛇身,牛头鱼身,蜈蚣形等等,或飞、或曲、或伸、变化自如。有专家认为苗族的龙纹样包含着某种牛和鸟的图腾意识。


4、旋涡纹:主要绘制在蜡染衣背、衣袖、被面上、是象征苗族团结和吉祥的传统纹样。苗族人民热爱自然,他们看到激流中的旋涡,圆满急转,觉得很美并有一种兴旺吉祥的感觉,于是被公认为一种吉祥美的纹样。

5、梨花纹:这是最具地方特色的纹样,相传苗族的祖先在迁徙途中,曾经到过叫梨花坳的地方,正逢梨花盛开.在长期迁徙中的先祖耗尽精心,差一点被奔波不定的生活拖垮,但忽见漫山遍野生气勃勃盛开的梨花,感到世界是如此美丽,于是又增强了生活的信心,也因此,梨花留给苗族深深的美感。

总之,服饰的装饰,必须是美好的形象。因此,苗族服饰中的自然动物纹样包含有两层含义:一是要占有自然动物的美,而这美的感觉乃是苗家人从动物的形体、能力,联想到自己所不能企及之处,故要占有自己所感到的动物优美的部分;二是显示自己占有动物之美的实践能力,是苗家人的能动性的体现。 四、总结

苗族服饰中的图形与象征不但培养了苗家人的历史意识,而且教育苗族后代永不忘祖先故土,表现出苗家人对祖先的追忆与寻根的乡思。这里,图画文字作为联系苗族群体生存的经验,得到了展示与传承,使苗族群体在形成上拥有他们黄河长江平原洞庭湖城池骏马飞渡,完成了壮丽辉煌的精神返乡。对于没有文字的苗族,服饰图案代替了文字,发挥了文化符号的作用,使没有文字的苗族在这服饰文化史书中找到了自己特殊的文字,使服饰具有了历史的认识价值。

参考文献:

《中国民族简史》吕振羽 光华书店发行 19489月第九期

《苗岭布衣的民俗与旅游》陈有昇 丘桓兴 旅游教育出版社 19961月第一版 《符号与象征》杨昌鸟国 北京出版社 20008月第一版

《中国民族服饰文化研究》戴平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03月第一版

作者简介:

刘晓(1982 )女,河南开封人,河南大学艺术学院08级美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绘画基础教学与研究。

1 《苗岭布衣的民俗与旅游》陈有升 丘桓兴 旅游教育出版社 19961月第一版,第96页。 2 在中国传说中三苗是黄帝至尧舜禹时代的古族名。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fa8e7a42961ea76e58fafab069dc5022abea466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