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马恩社会分工理论

2022-05-07 20:28: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析马恩社会分工理论》,欢迎阅读!
马恩,社会分工,浅析,理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析马恩社会分工理论

作者:李宝立

来源:《商场现代化》2012年第27

[ ]社会分工理论作为唯物史观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马恩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文中作了科学系统地论述。本文试图在剖析马恩分工理论内含的基础上,把握社会分工的积极作用与局限性,使其为我国建设提供指导。 [关键词]马恩 分工 社会分工理论 一、 马恩社会分工理论的内含

社会分工作为社会劳动体系中基于协作而进行的专业划分,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产生的,与旧式分工不同,真正的社会分工产生于生产力有了一定发展的原始社会后期。任何新的生产力,只要它不是迄今已知的生产力单纯的量的扩大,都会引起分工的进一步发展。可见,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生产关系的性质制约着社会分工的发展,社会分工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也具有推动作用。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由于生产规模小,经济发展慢,科技水平低,使社会分工处于原始阶段。到了资本主义社会时期,生产力快速发展,工业化进程不断推进,社会分工广泛发展起来。社会分工的形成与发展也深刻地印证了马恩提出的三次社会分工大发展理论。一个民族内部的分工,首先引起工商业劳动同农业劳动的分离,从而也引起城乡的分离和城乡利益的对立。分工的进一步发展导致商业劳动同工业劳动的分离。同时,由于这些不同部门内部的分工,共同从事某种劳动的个人之间又形成不同的分工。这种种分工的相互关系取决于农业劳动、工业劳动和商业劳动的经营方式。社会分工已成为联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重要纽带。在生产力和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分工成为生产中的必要环节,不断分化并细化。在共产主义社会中,随着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私有制和阶级对立消失,从而消灭了体脑力劳动、工农业劳动和城乡的对立,分工存在的方式也会随之变化,但这不意味着分工的消失,而是以一种新的形式整合出现。 二、 社会分工的积极性与局限性 1)社会分工的积极性

斯密的分工理论中,已经看到了社会分工对促进生产力发展,提高生产速率和增加社会财富等方面的作用。在劳动生产力上的最大的增进以及运用劳动所表现的更大的熟练、技巧和判断力似乎都是分工的结果。马克思同样也肯定了社会分工对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作用,而这种促进作用产生的原因在其看来就是分工后的集体协作能力。工场手工业分工通过手工业活动的分解,劳动工具的专门化,局部工人的形成以及局部工人在一个总机构中的分组和结合,造成了社会生产过程的质的划分和量的比例,从而创立了社会劳动的一定组织,这样就同时发展了新的、社会的劳动生产力。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fae4ed62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4275f1f.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