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分工与社会团结

2022-05-08 06:29: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社会分工与社会团结》,欢迎阅读!
社会分工,团结,社会

社会分工与社会团结

埃米尔·涂尔干,也称杜尔凯姆或迪尔凯姆或杜尔干,法国著名社会学家(简介在此不再多述,很多网站都可查找,谢谢!)涂尔干于1893年出版了他的博士毕业论文《社会分工论》第一版,在本部书中他提出了“社会团结、集体意识、功能、社会容量、道德密度、社会分化与社会整合”等概念,他的社会团结概念是建立在集体良知和社会成员共同的价值、信念和情感系统之上,并提出了中心论点“分工产生团结”。大体看来,书中吸收了很多学科的知识,诸如生物学、解剖学、伦理学、心理学哲学、政治经济学、人类学、法学等,可以很明显的看到书中既有斯宾塞的生物学的类比方法,又有孔德的实证主义的影子。本书主要是从法的角度,特别是法律的历史的演进去阐释集体意识,并提出了恢复性制裁和压制性制裁两种法的制裁手段,以此进行了集体意识的剖析。我个人是比较喜欢在第二版序言中的“社会之所以存在,就是要消除,至少是削弱人们之间的相互争斗,把强力法则归属于更高的法则。"以及结论处的“高远的理想不是超然物外,而在于能够向我们展示一个更加广阔的视野。”

1.社会分工与社会团结

在此,涂尔干认为社会分工最初从家庭内部的劳动分工开始,自然是男女分工首先开始,他认为男人和女人是作为同一整体的两个部分,他们的结合只是这个整体的重新组合,并且认为家庭的凝聚力是建立在共同情感和共同信仰的基础上的,换句话说,家庭的建立需要共同的思想基础,他认为两性的分工是产生婚姻团结的根源。他通过对男女分工的考察得出劳动分工的最大作用不在于功能以这种分化方式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而在于功能彼此之间紧密的结合。劳动分工发展的一定程度社会产生了交换,交换的产生是由于人的不完整性而产生人与人的依赖关系。他认为分工具有社会整合的功能,并认为社会的凝聚力完全或至少主要依靠劳动分工来维持,社会构成的本质特性也由分工决定。 法律作为社会的一个符号,能够很好地体现人类社会的共同意志。法律的两种制裁手段——压制性制裁和恢复性制裁对社会生活有着规范性的作用, 涂尔干认为由于人类触犯了社会所共有的集体情感而被认定为犯罪,压制法则用于强制限定人们的行为规范,维护社会共有情感和秩序,而恢复性制裁在于使事物恢复原貌。通过对法律特别是压制法的历史考察得出集体意识是指社会成员平均具有的信仰和感情的总和,这些构成了他们自身明确的生活体系,法律的目的绝不是诉讼人的利益,而是公共利益或集体意识。法律所带来的惩罚在根本上构成了一种带有强烈情感的反抗,在低级社会里注重对宗教习俗等损害的惩罚,而随着社会发展,越来越注重对非道德行为的惩罚。恢复性制裁并不涉及社会意识,而更多关注人与人的关系中物的部分,一个实体能够产生凝聚力的首要条件就是,它的各个部分绝对不能相互纷扰、相互冲突,所以恢复性制裁在于确定人与人之间物的关系以及人与物的关系,以防发生利益冲突。

社会团结由社会分工所产生。社会团结开始产生的是机械团结,机械团结是以社会中个人的相似性为基础的,犯罪和惩罚所带有的情感使得具有相似性或同质性情感的人们团结在一起,正是由于个人意识中产生了一致性,构成了某种社会类型,产生了社会心理,相似性产生相互吸引,并且通过相互结合构成了社会。由于劳动分工的产生,有机团结便出现了,分工促使个体之间产生了相互差别,人与人之间的依赖关系也越来越强烈。分工产生的专职工作摆脱了集体意识的影响,人们显得越来越专业化,构成社会的各个部分不可或缺,相互依赖,正是由于个人的相互差别导致人们不得不团结在一起。在近代,随着商业活动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也变得越来越频繁,为了保证协作的利益,人们开始订立契约,契约是契约双方相互妥协的结果,是一种平衡状态,法律保证契约能够得以履行,它对一经产生的契


约起着重要的干涉作用,人们在契约关系上实现了相互团结,这是为了保证各自利益的不受损失。在这里法律起了重要的作用,它促进了劳动分工的进步和组织结构的发展。 2.涂尔干的分工和马克思的分工

我在此不能不说涂尔干在书中提及了卡尔马克思,我就在此比较他们的分工并解释涂尔干的分工。

马克思在《1844经济学哲学手稿》 和《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本)》中所说的“分工”是指旧式分工即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大机器生产时代的劳动分工,这里马克思主要论述的是分工的副作用——劳动异化和人的畸形片面发展,其论述范围是整个生产系统,旧式分工使得工人的人性丧失,人成为机器的一部分,片面畸形发展,阻碍了人的全面发展,彻底推翻私有制实现新的社会自由分工才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在共产主义社会里,任何人都没有特殊的活动范围,而是都可以在任何部门内发展,社会调整着整个生产,因而使我有可能随自己的兴趣今天干这事,明天干那事,上午打猎,下午捕鱼,傍晚从事畜牧,晚饭后从事批判,这样就不会使我老是一个猎人、渔夫、牧人或批判者。”。马克思和涂尔干都承认分工带来的社会进步是十分明显的,这是他们的重要前提。涂尔干主要是论述社会分工产生的原因和条件以及分工产生团结和分工的反常形式,涂尔干人为分工的进步并不一定能够带来幸福的进步,分工虽然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幸福的进步取决于个人的感受,它所带来的是文明的进步。分工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社会密度的增加和社会容量的扩大,集体意识逐渐形成的非确定性和遗传性也是分工产生的次要因素,个人意识产生于集体意识之中并摆脱集体意识,个人具有更多的可变性,分工越是发展,同时遗传、环境和教育对人的职业选择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涂尔干认为人们常常责备分工使个人变成了机器,失去了个性的原因在于他们没有弄清楚工作的目的是什么,没有把工作和目的接合起来,才觉得单调机械。 3.涂尔干的“社会良方”

涂尔干看到了社会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失范行为,在本书的最后结论部分,他提出首要任务是确立一种道德,重新确立一种原则,重新巩固这一基础,才能彻底消除这些失范现象。他提出了规范和公正作为矫正手段,这两个离不开法律和道德的支持。在本书第二版序言里对职业群体的几点评论中主张把法人团体作为政府和个人的次级群体组织,并以此为社会团结的纽带重新把社会整合起来,挽救日益败坏的社会道德。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d77ac77e0242a8956bece4d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