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胎换骨”

2022-05-06 09:11:2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夺胎换骨”》,欢迎阅读!
夺胎换骨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夺胎换骨

作者:李泽琴

来源:《神州》2011年第23

在唐宋诸词中,存在着许多诗词化用的现象。以黄庭坚为代表的江西诗派有一个相关的说法叫夺胎换骨。这里,我暂且借用一下。夺胎换骨有两层意思,一是夺胎,二是。具体来说,前者是直接将原句引入词中,后者则更强调化意。更多的情况是,这二者是结合起来使用的。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夺胎换骨在诗词史上确已形成了一种不容忽视的现象,如果诗词能再为后世所引用的话,则其所呈现的意境必然有一定的概括性,有着即被当下化的问题。那么它的历史流变,即从诗到词,从词到词,所勾勒的意境,是否可以反映出在不同体裁,在不同的时代的文人笔下显现出来的某些特质呢?更深一步地说,夺胎换骨不仅是一种极为灵巧的作词手法,而且也在有意无意中形成了一种微妙的传统,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关于诗词的关系的其他理解。

总体来说,诗词化用,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以诗入词以词入词。首先是以诗入。现今存世的诗词不可胜数,内容题材也千变万化。我大概列举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以诗入现象。在宋词中,刘禹锡的《乌衣巷》可谓倍受青睐。如寂寞古豪华,乌衣日又斜。说兴亡,燕入谁家?(《唐多令》郖剡)既借用了其原诗乌衣日又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又化入了沧海桑田、物是人非之境。再如当年燕子知何处?(《高阳台》张炎),想依稀,王谢邻里。燕子不知何世;入寻常百姓家,相对如说兴亡,斜阳里。(《西河》周邦彦)等也都表现了同样一种意境。因为刘诗本身就寄予一种浓厚的历史兴亡感,所以,将此诗化为词句,不可避免的要使该词带上同样的意蕴。再像其《再游玄都观绝句》,在宋词中亦多次出现。如刘郎髻如此,况桃花颜色。(《忆少年》晁补之),前度刘郎重到(《瑞龙吟》周邦彦)等。除了刘禹锡外,杜工部的佳句化用频率也较高。像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佳人》)在宋词中就反复出现。如一时左计,悔不早荆钗,暮天修竹,兴白依寒翠。(《摸鱼儿》朱嗣发),空掩袖,倚寒竹。(《贺新郎》蒋捷)等。此外,杜甫的其他诗作在宋词中也屡见不鲜。寒水依痕。(《石州慢》张元干)就化用了其《冬深》中的寒水各依痕。杜诗在词坛上都如此的受欢迎,江西诗派将其奉为师祖,也就不足为奇了。另外,崔护《题都城南庄》中的人面桃花相映红。也较受宋代词人的追捧。旧游,邃馆朱扉,小园香径,尚想桃花人面。(《苏武慢》蔡伸),长疑即见桃花面。(《渡江云》张炎)等,即以人面桃花象征着所心仪之事物,均来源于崔诗。至于其他诗入词的例子还很多。从这一点来看,宋词大多未能摆脱近体诗尤其是唐诗的影响。 除了以诗入词外,还存在着以词入词,像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鹧鸪天》周紫芝)就引用了温庭筠的《更漏子》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之意。再如万俟咏《长相思》中空阶滴到明。就直接借用了这句。其他如载酒买花年少事,浑不似,旧心情。(《江城子》卢祖皋)可谓与刘改之的《唐多令》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异曲同工。辛弃疾《祝英台近》中的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带将愁去。与李炳的《洞仙歌》归来了,装点离愁无数蓦地和春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fae6f5e6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b37336a.html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