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端午粽》

2022-06-28 06:47: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教学反思《端午粽》》,欢迎阅读!
端午,反思,教学

浅谈如何用好统编教材,传承中华文化

王聪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精神气质。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对于提升个人文化修养,培养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着非凡的意义。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依据《义务教育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和教育部关于《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导纲要》的精神,在弘扬优秀中华文化方面做出了很多新的探索和尝试。教师如何借助好教材这一承载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利用课堂教学将优秀中华文化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根植于学生心里,激发学生探寻中华文化根源的热情,培养学生传承中华文化自信与责任感是教师亟待去思考和实践的。 我以统编教材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3《端午粽》为例。本单元围绕“家人”这个主题编排。从思念、陪伴、传统节日等不同角度展开,引导学生体会浓浓亲情。这一课与传统节日相关,我在导入、学习和评价过程中都选择了合适的切入点对中华文化进行了不同程度地渗透,从而让学生拓宽对中华文化了解的维度,激发学生对于中华文化的好奇心,进而诱发学生的求知欲。

导入部分,我选择美食作为切入点。对于小学低段的学生,他们最感兴趣的仍然是游戏和食物,所以我利用传统美食导入传统节日,这样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利用自己熟悉的生活知识学习新知识,这样更容易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师只需要负责填补学生的习得空白,丰满课堂教学。以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端午粽》为例。

品读课文部分,让学生调动感官去感知“箬竹叶”的形状、颜色、味道、手感,让孩子们对于生活中不常见的“箬竹叶”有了新的认知。同时让他们了解包粽子的粽叶除了箬竹叶,还可以是芦苇叶、荷叶、芭蕉叶等,带领学生去感受我们国家的地大物博和风土人情,从而了解“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乡土观念。

指导学习第2自然段第二、三两句话后,组织学生比赛朗读,并提供与端午节的习俗相关的奖励。例如,端午香囊、五彩线等。希望学生不仅可以从语言文字中了解端午习俗,而且能够直观地去接触这些与端午习俗相关的小物件,让这些学生们只在书本中见到的东西,现身于生活,从而激发学生探究中华文化的热情。

课堂教学过程中,孩子们对于学习表现出极大地参与热情,对于得到的小奖品更是倍加珍视。课后,孩子们有的聚集在有小奖品的孩子旁边,想要去摸摸、看看这些本就来源于生活,却离我们当代的孩子有些远的东西。有的在讨论谁包过粽子,又吃过什么种类的粽子,那样子真是神气极了。还有的在讨论端午节插艾叶菖蒲、看赛龙舟。关于传统节日习俗的各种问题孩子们都好奇。在这个过程中,我感受到了孩子们对于这一知识强烈的求知欲。孩子们对于传统节日表现出的高涨热情,不仅让我欣喜,同时也让我反思,如何利用好统编教材传承中华文化。

通过对统编教材的研究、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中华文化的实践和课后的反思。我从整合筛选统编教材、选择合适的中华文化切入点、链接课外阅读书目以及开展活动四方面进行了思考。

一、整合统编教材,筛选适合进行中华文化渗透的篇目。

课堂中有趣的、适当的中华文化教学能够激发孩子们探究相关内容的热情。


那么充分挖掘作为中华文化重要载体的教材,是必须要做到的。是不是所有课文都可以与传统文化相链接,生硬地进行语文课堂的传统文化渗透?并不然。我对统编教材内容进行了整合,筛选出适合进行中华文化教学的内容。这些内容有的是作为中华文化精髓的古诗文,有的是神话传说、成语故事、历史人物事迹等经典中华文化篇目,还有的是一些有字源字理的字和一些有故事的词语。

二、为课堂中的中华文化教学,选择合适的切入点

合适的切入点,既不喧宾夺主,且能为语文课堂增色。古诗文部分,可以是借助教材中的名诗佳句或采用传统韵语形式的儿歌、童谣、谜语等,利用韵文情景,将识字与诵读相结合,同时还可以通过有节奏的诵读让学生感受作为中华文化精髓的古诗文的结构美和韵律美。课文部分,在教学中带领学生走进、学习、感受经典的传统文化篇目,从中获取智慧,提升文化修养。间接与中华文化相关的篇目,日常教学中可以挖掘出与中华文化的链接点,设计教学环节让学生去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识字部分,课文内容多为短小、贴近生活且朗朗上口的儿歌,这部分我们可以选择有字源字理的字,作为课堂中中华文化渗透的切入点。每一个汉字在最初创造的时候,都是一幅生动形象的图画,反应着人类生活的各种情状。所以,在教授的过程中,可以利用课件让学生观察汉字由甲骨文到金文再到隶书、小篆,最后到楷书的演变过程,从而让学生感受汉字蕴藏的文化。也可以引经据典借助汉字的经典故事,让学生充分感受学习汉字的乐趣,感受中华文化中的智慧。

三、链接与中华文化相关的阅读书籍,拓宽学生知识的维度,活跃学生的思维。

课堂中渗透中华文化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课后教师应为学生搭建再学习的平台,提供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阅读书目,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继续汲取营养。课外阅读书籍可以链接与所学课文题材相同的文章,亦可以与所学内容相关的文章,还可以链接同一位作者的其他文章。大量的课外阅读不仅可以与课内知识相互促进,可以在带领学生们走进文章,体会作者的思想,产生情感共鸣的同时,让学生们中华文字语言的魅力,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丰富的思想内核。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可以孕育一个人独特的气质,塑造民族之魂、民族之心。

四、课外阅读与班级活动、学校活动相结合,为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 班级开展“阅读达人,好书推荐”活动,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喜好,组建读书俱乐部,并设立会长。已成立的读书俱乐部,每周为大家推荐好书,根据所推荐书目的借阅量,评选出明星俱乐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的“读书节活动”这些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提升自我的平台。在活动中,学生可以凭借已有知识储备获得成功的体验。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自信为继续学习注入动力,且能够对于书中的人物、内容、思想有不同角度、不同深度的认识。

通过以上的思考,我希望在今后的语文教学实践当中,充分利用好统编教材渗透中华文化,为学生探究中华文化点起星星之火。并且希望能够通过课下为学生搭建的平台来厚积学生的中华文化底蕴,从而将课堂上燃起的星星之火发展成燎原之势,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有中华特质、有中国心、有民族魂的新时代少年,成为中华文化的传承者、传播者。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fb8c4c66846fb84ae45c3b3567ec102de3bddf3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