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体诗 庭中有奇树 龟虽寿

2022-09-12 22:08: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古体诗 庭中有奇树 龟虽寿》,欢迎阅读!
古体诗

《古体诗》·《庭中有奇树》导学案

教师寄语: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教学目标】

了解诗意,赏析诗句,体会情感,背诵诗篇。 【知识链接】

1、《古诗十九首》是中国古代文人五言诗选辑,由南朝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文选》而成。这十九首诗习惯上以句首标题,依次为:《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青青陵上柏》《今日良宴会》《西北有高楼》《涉江采芙蓉》《明月皎夜光》《冉冉孤生竹》《庭中有奇树》《迢迢牵牛星》《回车驾言迈》《东城高且长》《驱车上东门》、《去者日以疏》《生年不满百》《凛凛岁云暮》《孟冬寒气至》《客从远方来》和《明月何皎皎》。《古诗十九首》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

2、《庭中有奇树》写的是孤居在家的妻子思念奔波在外的丈夫。 【自主学习】

1、写出正确的汉字和注音

pān( )条 所思( xīn )香 2、读准字音,划出节奏。 庭中有奇树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合作探究】 1、翻译诗句

奇树:嘉木 华: 滋: 荣:花。木本之花曰荣,草本之花曰华。 遗: 馨: 盈: 致“ 但: 别经时:离别之后所经历的时光。 2、内容赏析

①本诗为什么要从“庭中枝繁叶茂的奇树”写起呢?

起兴的手法。“奇树”说明了树的不一般,“发华滋”道出树的花枝繁茂,有如此美妙的树却无人与主人公一同欣赏,主人公内心的空虚、寂寞,感情的没有寄托、没有慰藉油然而生。独自摘下美丽的花朵,想送给心上人却不知该往哪送,更显出了主人公的孤寂之情。作者用几个字,便反衬了主人公寂寞悲凉的心境,勾画出一幅孤寂折花图。

②诗中主人公表达感情的方式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用原文中诗句作答)

方式是“折其荣”,目的是“遗所思”。中国人民很早对于自然就有很深的爱好,对自然的爱与对人的爱往往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古代人送给最亲爱的人的礼物往往不是什么金银珠宝,而是一株花或是一棵芳草,送别时总是折一枝柳条送给远行的人,远行的人为了表示对好朋友的思念,逢到驿使就托带一枝梅花给他。这种生活情调是简朴的,也是美好的。正如王维的《相思》所写:“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采花折柳,这正是古人传情达意的方式,一方面是传达了对亲朋的关怀、思念等感情,另一方面又寄托了对亲朋的美好祝愿。

③请赏析“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一个“盈”字,表明了花的香味之浓,如此香郁的花朵本应愉悦地欣赏的,但此时心上人却在远方,使一切愉悦之情又淡然、惨然,更衬托出悲凉孤寂之情。

④请分析最后两句在全是结构中的作用。 点明全诗主题。

这花有什么珍贵呢?只是因为别离太久,想借着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这是主人公无可奈何、自我宽慰的话,同时也点明了全诗的主题。诗人对于花的珍奇美丽,本来是极力赞扬的。可是写到这里,突然又说“此物何足贵”,其实,对花落下先抑的一笔,正是为了后扬“但感别经时”这一相思怀念的主题。无论说花的可贵还是不足稀奇,都是为了表达同样的思想感情。但这一抑一扬,诗的感情增强了,最后结句也显得格外突出。诗写到这里,算结束了。然而题外之意,仍然耐人寻味:主人公折花,原是为了解脱相思的痛苦,从中得到一点慰藉;而偏偏所思在天涯,花儿无法寄达,平白又添了一层苦恼;相思怀念更加无法解脱。

3、总结主旨

表达了妇女对远行在外丈夫的深切怀念,以及长期盼归又寄情无望而产生的忧愁之情。 【拓展积累】

涉江采芙蓉 明月何皎皎 行行重行行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纬。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古体诗》·《龟虽寿》导学案

教师寄语: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 毛泽东《沁园春·雪》

【教学目标】

了解诗意,赏析诗句,体会情感,背诵诗篇。 【知识链接】

1曹操(155220),即魏武帝,字孟德,小名阿瞒。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在政治军事方面,曹操统一了中国北方大部分区域,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曹魏立国的基础。在文学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史称“建安风骨”,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

2、这首诗是曹操的乐府诗《步出夏门行》的最后一章,写作时曹操已五十三岁。此时他击败袁绍父子,平定扰掠北方的乌桓民族,对统一中国踌躇chóu chú满志。 【自主学习】

1、写出正确的汉字和注音

)蛇 jì( )伏 2、读准字音,划出节奏。 雁门太守行·李贺(唐)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合作探究】 1、翻译诗句

竟: 骥: 烈士:有气节有壮志的人 已: 盈缩:这里指人寿命的长短。 但: 2、内容赏析

①作者一开始就先写神龟和腾蛇的用意是什么?

像神龟和腾蛇这样的神物都不能不受自然规律的限制,更何况人呢!诗人这样说,用意是以神龟和腾蛇为喻,借神龟腾蛇起兴,极言人的寿命有限。(认识生命)

②赏析“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是全诗的核心。直抒胸臆。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诗人以老骥自比,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老当益壮,积极进取,希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对待生命)

③“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可见作者认为人的寿命由谁决定?

既尊重自然规律,人总是要死,但在有限的生命里,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进取。对事在人为抱有信心和乐观精神。

“养怡之福”的意思是保持身心健康,那么应该如何保持,是无所事事吗?

不是无所事事,而是要有不懈的理想追求和积极进取的精神,乐观奋发,自强不息,保持思想上的青春。青春不是年龄,而是一种心态

3、总结主旨



【当堂检测】 1“志在千里”中的“志”就是要统一全国。作者认为统一全国是符合历史的需要,决心为此奋斗终生。 ”,“ ”都是后人常用以励志之语。 2、理解性默写

①《龟虽寿》中强调了人的主观作用,表现出自己积极进取的旷达胸襟的诗句是:

3、“比”,是中国诗学传统,诗中“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一句,就表达了诗人虽然形老体衰,屈居枥下,但胸中仍然激荡着驰骋千里的豪情。你能从你所学的古代诗词中另举一例加以说明吗?

答案:“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表现了诗人不甘年老,报效祖国的情怀。

4 对《龟虽寿》诗词鉴赏不正确的是(

a、这是一首抒发人生感慨的咏志诗。作者以神龟、腾蛇、老骥为喻,表明宇宙万物有生必有死,是自然的规律,人应该利用有限之年,建功立业,始终保持昂扬乐观的积极进取的精神。21教育

b、“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是全诗的核心。要求自己利用这短暂的生命建功立业,不要虚度一生。

c、“志在千里”中的“志”就是要统一全国。作者认为统一全国是符合历史的需要,决心为此奋斗终生。

d、“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这四句呼应诗的开头,在承认寿命有限这一客观事实的前提下,强调发挥人的主观作用。

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fbcd75c4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c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