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卞之琳的《断章》为什么取这个名字么?

2024-03-11 10:30:2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你知道卞之琳的《断章》为什么取这个名字么?》,欢迎阅读!
卞之琳,断章,名字,这个,为什么

你知道卞之琳的《断章》为什么取这个名字么?

在这个遍地为你读诗的时代,诗歌是不是真的复活了?每个春暖花开的日子,我们都说,个美丽的春天是海子复活了,可是海子依旧没有复活。细问自己,我们是真的喜欢诗歌,还是随波逐流的喜欢。如果你真的喜欢,那么你至少了解读懂一个人,那就是卞之琳。

卞之琳,我国著名的诗人,翻译家,文艺评论家,他1910年出生在海门,一生走南闯北,谈话时仍是自己独特的海门腔调,哪怕到90岁的高龄,卞之琳仍旧说的海门话。

卞之琳是翻译家,是莎士比亚文学的研究的专家。1929年,他考入北京大学英语系,便翻译了莎士比亚的《仲夏夜之梦》,那时候他才19岁,他的代表译著代表了莎士比亚文学究的最高成就。

但是相比翻译家,甚至是文艺评论家,说起卞之琳,好像诗人的身份更有说头,诗歌赋予他的东西也更多。那说起诗歌风格,追本溯源的话,卞之琳诗歌早期的风格与徐志摩的诗歌相一致。但是这也不难理解,因为那时候,新诗刚刚崛起,而徐志摩又是新诗的代表人物之一。更因为卞之琳1929年去北京大学英文系读书的时候,就师从徐志摩。有人说,徐志摩的张狂和才气是成正比的。他会对一些人不冷不热,瞧不上,也会对一些人推崇备至,没有别,只看一个人有没有他欣赏的才华。

在北大,卞之琳表现出来的诗歌天赋,让徐志摩颇为欣赏,徐志摩这样的爱才之人,挖掘到这么好的苗子,自然不会放过。他知道卞之琳的早期诗歌创作俨然有新月派诗歌的痕迹。不仅把卞之琳的诗歌在他在编的诗歌上发表,还请沈从文写题刊,使得30年代初,卞之琳就活跃于诗坛。

1933年卞之琳出版诗集《三秋草》,1935年出版《鱼目集》,1936年与李广田、何其芳合出《汉园集》,因此三人又被合称为汉园三诗人。

当然在徐志摩的指引下,得到了许多前辈的指点,轻而易举地走进太太的客厅,然而可能天生性格内敛,不善言辞,也许是在这紧紧的客厅里,只能算是小辈。所以在大家面前表现的尤其沉默,总是在那里静静听着。在太太的客厅,别人不说话,那是因为有林徽因在,他们插不上话。他不说话,是因为他不爱说,能不说就不说。这就像我们认识的很多人,嘴上功夫差,底下功夫好,不善言辞但了然于胸,下笔如有神,很显然卞之琳就是这样的人。

因为总是沉默,因为总是漂泊不定,虽然最早走进“太太的客厅”,但是没有成为大家熟悉的常客。虽然也和大家书信往来,但对于客人不断更新的“太太的客厅”来说,卞之琳是最陌生的老朋友。

1935年,卞之琳有一首诗收集在《鱼目集》里,只有四句,但是这首诗却带来了极大地反响,这首诗就是《断章》。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其实在开始他是写一首长诗的,可是再三斟酌,只有这四行让他满意,这便是卞之琳骨子里的执拗。其实他写的诗能差到哪呢,可是他就是有这股苛刻之至的劲儿。于是他把这四行挑出来独立成诗,而诗名就叫《断章》。

本是无心之举,但谁知这首诗一发表,就引起了强烈的反馈。大家都在分享点评,有人还在逐句认真地分析,以期待发现这首诗的绝妙之处,越研究越有意思。可是卞之琳对这些反馈倒是没那么强烈,可能是性格所致吧,他虽然也很欣慰,很高兴,但不觉得自己就如何地了不起。当别人拿这首诗向他讨教时,他总是说,‘诗嘛,又不是论文,大家观点不同是常有的事,有争议是好事’。

如此你就认为他是不关心别人评论的人么?他倒也没这么洒脱,当文艺评论家李健吾发表评论时,他就坐不住了。其实李健吾真的认为《断章》写的好,也特别顾及卞之琳的面子,他说《断章》的文字是那样的单纯,情感是那样的浓烈,看似轻轻的不在意,内心难掩丝丝的不舍,我们唯有赞美诗人表现出来的精致或者含蓄。

当然李健吾的评论还涉及卞之琳其他的诗歌,但不论总的评价或是具体的点评,都可以看出李健吾对卞之琳的偏爱。有人说,在李健吾的评论中,像这样从头到尾没有贬低之语的,可以说绝无仅有。但卞之琳却不领情,他认为李健吾的很多评论都不是他当时所要表达的。也声明了自己的见解,作为作者自己的见解,他觉得他写这首诗不过是表达了具体而流动的美感,不应该解释的那么死板,觉得只可意会,言传就近乎散文了。

可是他忘了,一旦作品发表出来,对这首诗的看法就不尽相同,有什么必要让所有人的想法符合自己的原意呢,毕竟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啊。但没办法,这就是卞之琳,较起劲来,谁都比不上。也正是这种执拗,让卞之琳对作品之认真,苛刻。他善于从中国古典诗歌汲取营养,同时醉心于法国象征派,从而形成自己的风格。

他的诗歌想象丰富,跳跃性强,且通常充满哲理性的,尤其擅长从日常生活中,发现诗的内容,并进一步挖掘出意想不到深刻的内涵,四句成行,别有一番滋味!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fbddb505a78da0116c175f0e7cd184254a351b8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