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新课标学习的心得体会

2023-02-25 00:35: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地理新课标学习的心得体会》,欢迎阅读!
心得体会,地理,学习

地理新课标学习的心得体会

地理新课标学习的心得体会范文

中学地理学科的教学目标正随着教育职能的转变而不断开展,帮助学生获得适应学习化社会需要的根底知识和掌握根本再学习的能力,是当前课程改革的方向。地理学科的目标在于教育学生关心并参与人类的可持续开展,引导学生树立环境意识、全球意识和以人为中心的人地关系观念等科学的地理思想,使学生能够从经济、社会、生态和人文精神等方面理解、认识和评价人类所面临的全球性问题,形成对解决这些问题应采取的正确态度和行为方式。 课程目标从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来表述,这三个维度在实施过程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与以往的目标相比增加了过程与方法,也就是说新课标不仅重视结果的评价也重视过程的评价和对方法的研究。而且新课标更加重视能力的培养,如"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方案,与他人合作,开展调查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以往的地理教学中往往把激发学生的兴趣作为学习的动力和手段,而新课标首次把兴趣作为一种目标。

高中地理课程又提出"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重视学生的探究活动,不仅是地理课程而且是这次新一轮课程总体改革的重要理念。这是因为,无论是开展野外观察观测、野外考察、社会调查等室外实习,或者是开展做实验、制作学具等室内操作,都主要是让学生自己观察、操作、练习、验证、搜寻、思索、判断、分析。这样既可提高地理学习对学生的吸引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更能在实践过程中


发现问题,进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新课程改革的目的是让学生更多、更广泛、更容易地学到终身受益的知识。那么,什么才对学生终身有益呢?除了人文,地理知识和观察想象、探究思索等心理能力外,文化的品质和素养应是一种更加可以让人终身受益的东西。文化可以使人超越于生活的表层领域,不为技术经验或工具理性拘检、束缚,进入人格自我完善的境域,充满睿智和灵性地观照世界,应答世界,表现世界。文化人格是人格的深层结构,是个体全部生活的精神之""。地理教学应当有这样的文化追求,应当为学生的终身开展打下坚实的精神底蕴! 什么是人文地理?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开展到一定阶段兴起的一门穿插性很强的学科,日益成为地理学的研究重点,它以地球外表人类各种社会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其分支学科主要有人口地理学、聚落地理学、文化地理学、政治地理学、行为地理学、旅游地理学军事理学等。为此,人文地理学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指不包括经济地理学的人文地理学,广义的那么是指包括经济地理学的人文地理学。人文地理学主要特征是社会性、区域性以及综合性。社会性是指人文地理学是一门社会性较强的地理学;区域性是指人文地理学包含了区域研究的特性,重视了区域特征的差异性和相似性;综合性的特点地理事物的多样性、整体性,是指人文地理学在综合研究一个区域的人口、经济、社会、文化、政治、聚落等各方面形成开展的条件、特点、分布规律和人地之间地相关以后,在一个更高地层次上发现问题,提出解决矛盾的构思。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fc3c68c482c758f5f61fb7360b4c2e3f5627254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