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初中古诗文教学中的作用

2022-08-29 16:18: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信息技术在初中古诗文教学中的作用》,欢迎阅读!
古诗文,初中,作用,教学,技术



信息技术在初中古诗文教学中的作用

古诗文学代表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在传承民族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古诗文与现在语文的差异,在初中古诗词的学习中存在着古文难学、难教、难理解的情况。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古诗教学,能够降低教学的难度,激发了学生学古诗、诵古诗的热情,加深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深刻领悟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标签:信息技术 古诗文学 作用

随着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多媒体教学工具在教学中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013年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我参加了语文组市级小课题《提高七年级学生古诗文背诵默写效率的方法研究》,感到信息技术在古诗文教学中有着传统教学无可比拟的优势,下面就谈谈自己在小课题研究中的几点感悟。



一、古诗文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古诗文学代表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是人类艺术宝库中的瑰丽遗产,在传承民族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古诗词历来在语文材中占有较大的比例,一般达到四分之一左右。2014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教师节看望北师大师生时谈到:我很不希望把古代经典的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加入一堆什么西方的东西,我觉得‘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的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習总书记的讲话在教育引起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表示中小学课文中加大古诗文比重,教育的常识在修订后的语文教材中,中学古诗文比重增加了35%因此古诗文教学成了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头戏。但是由于古诗文与现在语文差异,确实存在着古文难学、难教、难理解的情况。在课题研究中,我尝试着将信息技术运用在古诗教学中,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二、信息技术在古诗教学中的作用

1、激发兴趣,引起共鸣

在小课题研究中,作为课题组的一员,我上了《逢入京使》这一课。考虑到这首诗的主题是思乡,而我校的学生75%是来自于内地来疆务工人员的子女。们离开家乡,随父母来到新疆求学,必然会有思乡之情,很容易引起共鸣。因此导入新课时,我首先展示多幅显示内地面貌的图片,随后播放《送别》《峨嵋山月歌》《静夜思》的配乐诗朗诵,学生在听觉和视觉的作用下,一下就勾起了对家乡的思念。这时候我请同学们讨论和感受离别之情、思乡之绪,学生的反映热烈,情绪激动,有的学生激动的说,好几年没回家了,好想爷爷奶奶。有的说去




年春节跟爸爸回了一次家,家乡变化好大,都快认不出来了。在热烈的讨论中,我适时地提出,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诗也是表现思乡之情的,它是唐朝边塞诗人岑参写的,让我们穿越一下,感受他是怎么表现对家乡的思念的。这节课有了良好的开端,为深入学习和感悟本课所表现的情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创设情境,加深感受

古诗文以凝练、富有韵律的语言创造意境、反映诗人丰富的感受,具有美、音美、意美的特点。学生由于缺乏学识和阅历,往往对古诗文所蕴含的这的理解和体会有困难,信息技术恰好能以文字、声音、图画、视频等具体形象呈现从而降低理解的难度。《逢入京使》是一首七言诗,表现诗人在异乡与故人相逢,托他代口信给家乡的亲人,其思乡之情孕含纸背。在学习中我根据诗文情境出示了西域大漠的图片与表现家乡的图片进行对比,杂草丛生的荒漠,一条若隐若现的路向远方延伸,那是家乡的方向。同时播放以《阳光三叠》的古筝演奏为背景的配乐诗朗诵,朗诵者低沉而缓慢的音调配以悠扬的古筝乐曲,把听众带入一种冷清朦胧的境界中,在视、听环境下,多种感观的同时触动,思维很容易得到扩散,情感也就不难体会了。



3、体现节奏,领悟古诗的韵律美

古诗讲究平仄、押韵,有很强的节奏感和韵律感,读起来琅琅上口,就像一首美妙的音乐。因此,学习古诗要注意听、读、诵的结合。引导学生在听配乐朗读的基本上,感受古诗的抑扬顿挫地诵读,读出一种紧张与松弛交错的特殊美感,即节奏感,体现韵律美、音乐美。在指导学生朗诵时,当我点击诗题时,首先传来的是如金石般的铿锵之声,随之悠扬的潇声由远及近悠悠传来,同时屏幕上显示出以西域大漠组成的图片,给学生一种苍凉之感。随着古筝与潇声的合奏,现江南郁郁葱葱的田野,使学生都陶醉在音乐所传达出的意境里。随着古筝声音的隐去,潇声再起,在大漠中出现两位故人相逢的画面,短暂的相逢,再次拱手告别,这时音乐声戛然而止,而学生依然沉浸在优美的旋律中久久不愿醒来。



4、反复诵读,体会文意,达成目标

古人说书读百遍,其意自现。在教学过程中,配合多媒体的展示,我指导学生通过反复的诵读,使学生对于故园、东望、龙钟等词语的理解水到渠成。在讨论过程中,很多学生结合自己身在异乡,渴望回到家乡看看亲人的心境谈自己的感受。有了这样的情感共鸣,学生对于诗中表露出的诗人的思绪感同身受。在深刻理解的基础上,背诵甚至默写古诗的教学目标很容易就实现了。



由于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使古诗文教学化难为易,激发了学生学古诗、古诗的热情,加深了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深刻领悟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为扩展课堂教学内容提供了空间,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地阅读、赏、感悟古诗文的魅力,从而将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传承下去。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fcaadde15d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1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