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式教学在初中古诗文教学中的应用

2022-04-13 13:15:2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支架式教学在初中古诗文教学中的应用》,欢迎阅读!
教学,古诗文,架式,初中,应用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支架式教学在初中古诗文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梁俊

来源:《语文教学之友》2019年第09

摘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时遇到文言分离、脉络不清、重难点不突出以及难以突出学生主体性等问题。将支架式教学引入初中古诗文教学中,通过教师为学生搭建教学支架,对于解决上述问题、建立有序高效课堂学习氛围有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支架式教学;古诗文;课堂教学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传统古诗文教学模式的弊端逐渐显现。古诗文枯燥、难理解,学生对学习古诗文产生抵触心理,使得课堂教学效果不佳。建构高效古诗文教学课堂是师生的共同心愿。从支架式教学入手,教师利用自身所学为学生在最近发展区域内搭建可触碰的教学支架,无疑是解决这一难题的良方。

建构主义者在发现学习和接受学习的基础上提出并强调支架式教学。根据欧共体远距离教育与训练项目的有关文件,支架式教学被定义为:应当为学习者构建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模型框架。

支架作为将要学习内容的支撑,给学生以指导和牵引的作用。支架式教学使得学生能够沿着学习支架一步步顺势而上,最终达到学习目标。笔者认为这里的支架是教师利用所提取的学生已知的知识搭建起来的信息链,类似于美国教育理学家奥苏泊尔阐述的先行组织者略,即学习是认知同化的过程,是学习者已有的知识与将学的新知识间发生联系的过程。学生能否顺利地学习新知识与其已有的知识有很大关系,已知知识与新学内容间相关度越高,新知识便越容易被学生掌握。

支架式教学的理论基础源自于苏联心理学家、教育家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理论和最近发展区理论。他发现儿童的发展水平有两个层面,其一是现有能力可以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二是在他人帮助下解决问题的能力。简单地说学生能够自主解决的问题与学生需要他人帮助才能解决的问题之间的区域便是其最近发展区。学生只有在最近发展区内的学习才是有意义且易于完成的学习。

教师搭建的支架应在学生最近发展区内,超出学生的认知水平的支架是徒劳的,而低于认知水平的支架同样无意义。所以,教师只有充分了解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才能够针对现实学情搭建支架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帮助。

知人论世是中国古代文论史上比较早的、至今仍然发挥重要作用的诗歌鉴赏方法之一。以执教《小石潭记》一文为例,在学习文本之前,教师应从作者柳宗元入手。柳宗元为唐宋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dbd97b3474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34.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