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塞》片断赏析

2022-05-05 23:17: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出塞》片断赏析》,欢迎阅读!
出塞,赏析,片断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下载与阅读!

《出塞》片断赏析



导读:

师:诗歌的解释不过是后人根据作者的生平、写作背景、

古人的注释以及一些相关资料推测出来的。别人能做好的事,相信同学们也能行。这节课同学们就根据《出塞》的注释、插图和咱们四年来学习古诗的知识经验大胆去猜一猜,只要言之成理就可以。现在,我们就来弄清楚诗的意思。(学生听后表现积极踊跃) 生:“塞”指边塞。

生:“出塞”就是去守卫边关。

生:“秦”是“秦朝”;“汉”是“汉朝”。 生:“关”指边关。

师:那你们认为“秦时明月汉时关”连起应该怎样翻译?(许多同学皱起了眉头,看来有点难度)有点难吗?那就多读几遍,可以与同桌讨论一下。

1:老师这不难!就是“秦朝时有明月,汉朝时的边关”(仅按字面意思来解释,当然会出错)

2:王昌龄是唐朝诗人,怎么会看到秦朝时的月亮,汉朝时的边关呢?我不同意你的看法。

师:这种想法有道理,快快回忆一下自己学到的历史知识,该怎么解答呀?

3:现在的长城不是秦朝时修建的吗?现在有秦朝的长城,唐朝时当然有啦!唐朝人和秦朝、汉朝守的是一个边关呗!

1:(恍然大悟)我明白了,唐朝守边将士头顶的还是秦朝的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下载与阅读!

那轮明月,守卫的还是汉朝时的那个边关。 师:这回你们满意了吧?

生:(齐)满意!(一副很高兴的样子)

师:可老师有疑问。为什么唐朝将士顶着秦时的明月,却监守着汉时的边关呢?难道秦朝没有边关,而汉朝没有明月? 生:(陷入沉思)

4:(忽然大叫一声)主人下马客在船! 师生:(齐)什么?

4:我记得你给我们举过一个例子,“主人下马客在船”是说主人和客人都下了马,主人和客人都上了船,所以…… (他还没说完,许多学生就明白过来了,抢着举手说) 生:将士们头顶的明月还是秦汉时的明月,守卫的还是秦汉时的那个边关。这叫“互文”对吗?

说实话,课上到这里我真得非常惊喜,很久以前我在讲卷子时捎带着讲的《琵琶行》中的一句话他们居然还记得,并且准确地运用到了课堂上,相信这要比我针对这首诗去讲什么“互文”用法效果要好得多,而且记得更牢。

通过这节课,我更坚信学生有自学古诗的能力。虽然古诗年代久远,背景陌生且语言与现代文有很大不同,但只要我们给学生一个宽松的氛围,一个激励机制,一个合作的环境,一个自读自悟的机会,学生就一定能凭借自己的力量完成古诗的理解。

在这节课上,我上学生放手去“猜”,只要言之成理就可,这样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下载与阅读!

学生就放下了思想包袱,敢畅所欲言。在别人回答的过程中,其它生在聆听,在思考,在调动全身的感官和所学的知识,与自己的想法进行对照比较,甄别对错,这是一个自我感悟,自主学习,互补提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唱主角,答案是他们相互合作寻找到的,他们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和自主学习的快乐。在这种主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学习古诗的能力自然会迅速提高。

一句诗讲了大半节课,而且效果却这么好,这是我在设计这节课时所始料未及的。我要讲“互文”现象的一大堆“台词”始终没有派上用场,该说的学生都替我说了,教师只起到了一个点拨引导的作用。我觉得这节课的经验,值得我在今后的古诗教学中借鉴和使用。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fcc42bc5d2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cf.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