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的风俗 普通话考试话题

2022-09-02 12:04:3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我知道的风俗 普通话考试话题》,欢迎阅读!
风俗,普通话,话题,考试,知道

我知道的风俗——普通话试题

大到不同的国家,小到不同的城镇,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风俗习惯。比如中国传统的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等。也正是由于各种各样的风俗习惯才有了这么一句俗语:入乡随俗。

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我家乡的春节和元宵节的风俗。

春节是所有节日中规模最大,礼仪最隆重的节日,过春节又叫“过年”它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是最高的,即使是千里之外的人,都会尽量赶回来跟家人团聚,过一个和和美美、团团圆圆的祥和的快乐年。过年时,小孩子那就更开心了,不仅可以吃到美味的食物,穿上漂亮的衣服,而且还可以拿到压岁钱呢。

春节少不了贴春联,以前我们家乡一般都在年三十那天上午就贴好春联,挂上灯笼。不过这几年很多人家,都在年三十的前一天就把春联贴上,灯笼挂好了。想是在年三十那天可以轻松点,舒舒服服地过个团年夜。在吃团年饭之前,我们都会先放一大串鞭炮,就是告诉大家,我们过年了,要吃团年饭了。除夕晚饭,非常丰盛,一家老小围在一起吃团年饭,好不热闹!吃完年夜饭,一家人一起放烟火,看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一片快乐祥和。 大年初一凌晨要早起的,我们就一大家人接财神,放鞭炮,全家人围坐饭桌吃饺子,欢欢喜喜的迎新年。早饭吃罢就去挨家挨户的拜年,看吧,全村的大人孩子,男女老少大部分走出家门,穿上崭新的服装,成群结队的要到长辈家里去拜年,说道拜年,我们老家的人们是要真磕头的:年龄稍长的人走


在走在最前面,辈分小的走在后面,一进门便大声地叫到:婶子、大娘、爷爷、奶奶,我们来给您拜年了,。这户人家便急忙迎出来嘴里说道:算了算了,别磕了,越磕越老了,”.拜年的人就说,磕吧,磕吧一年就这么一个。大家都笑了,嘻嘻哈哈的,好不热闹。然后这户人家便拿出大把的糖块好大盘子的瓜子让孩子们吃,给成年人准备了香烟茶水,大家互相客客气气的,一派热闹祥和幸福的氛围。

那么接下来的初二到初七,各家各户就出门走亲戚,俗称拜年。一般先去至亲那,比如姑家,舅家,还有什么新人回门那等等。然后才到远亲家拜年。还有的去朋友家以及同事家去串门的,一直能够延续到初十左右,下面马上又到了正月十五了。

正月十五又叫元宵节,风俗有:1、吃元宵

元宵又叫汤圆,正月十五吃汤圆,是咱们传统的元宵节习俗,寓意着团团圆圆,老辈人们以和为贵,总希望咱们每个家庭在新的一年里都能够和和美美,万事团团圆圆,陪在老人身边吃一碗汤圆,图一年的好兆头。 2、送花灯

送花灯也叫送孩儿灯,古时候,元宵节节前,新成亲的夫妻总会收到娘家送来的花灯,因为灯与丁同音,寓意着在新的一年里女儿一家能够添丁进口,人丁兴旺,现在好多影视剧里面也有很多这种镜头,女子在在河里放花灯。 3、耍龙灯


咱们中国人自古以来,就以龙的传人自居,因为龙象征着吉祥富贵,在元宵节的节日里,一起舞龙灯更增添节日的喜庆气氛,现在元宵节好多公园举办等会,估计就是从这里演变而来的。 4、踩高跷

踩高跷是汉族的传统活动之一,每逢节日,人们就会搬出家伙事,在一起踩踩高跷,热热闹闹的庆贺一下,同时踩高跷也是一种传统戏曲,形式多变,多种多样,深受老百姓的喜爱。 5、迎紫姑

故老相传,紫姑是一个善良漂亮的女子,为生活所迫,做了富人的小妾,却被别人所妒,冤死在厕所中,后来被封为厕神,在元宵节的夜里,人们会用稻草扎成紫姑的模型来祭祀她,祈求她保佑一家人健健康康,平平安安。 6、走百病

古时北方地区正月十五或十六,妇女们会成群结队的出去走走,或到桥边走走,或到城门墙处摸钉求子,到了晚上在返回家中。走百病也叫走老貌,经历寒冬之后,老人们也会出去走走,舒展舒展筋骨,越活越年轻。

在现在,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这些习俗基本上已经退出它的生活舞台

了,它们的地位和价值也在不经意间就成为历史了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fced49da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05f8592.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