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古诗四首

2023-11-16 15:38: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课外古诗四首》,欢迎阅读!
四首,古诗,课外

(七下)课外古诗四首小页

《竹里馆》

1、苏东坡评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中所展现的画面。

诗人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时而弹琴,时而高声长啸,竹林深深,没有人知道诗人在这里,只有皎洁的明月透过茂密的竹子照射过来,洒在诗人的身上,也洒在诗人的琴上。

2、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能体现詩人思想感情的词语有哪些? 本诗描会了月夜竹林的清新幽静,刻画了个孤高自许、高洁脱俗的者形象,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态。有“独坐”、“弹琴”、“长啸”。

3、“独”是中国古代文人追求的一种精神境界,或表达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微 岸人格,或表达对独立人格的追求。说说“独”字好在哪里?“独”是独自的意思,诗人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时而弹琴,时而长啸,这一系列高雅的动作,表现诗人的孤高自许、高洁脱俗,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 4、谈谈本诗的表现手法。

①用自然平淡的笔调,描会出月夜竹林的清新幽静,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悦的心情。②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神深林的昏暗。③通过“独坐幽篁、弹琴、长啸”这一系列高雅的动作,“明月”这一高洁的物象,表现诗人的孤高自许、高洁脱俗。 5、诗中“幽篁”“长啸”是什么意思?请选择其中一个回答。

“幽篁”指的是清幽的竹林。“长啸”指的是长声呼啸或长而清脆的声音。 6、诗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诗中描述了诗人在幽深的竹林中享受着安宁与自在的生活,时而独坐冥想,时而弹弹琴,时而长啸,无人来扰,到了夜晚,自有明月相伴,展现出如诗如画的美景,表现了诗人淡泊的生活态度,高雅的生活情趣。

7、王维《竹里馆》一诗中,写诗人活动的两句是: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情景的两句是: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诗中运用了拟人手法的诗句是: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春夜洛城闻笛》

1.全诗紧扣“”字,抒写闻笛的感受。

2、诗中能揭示主旨的诗句是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它表达了诗人听到《折柳曲》后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3、触发诗人故园之恋的句子是此夜曲中闻折柳。简单作一下分析。

古人离别常折柳枝相赠,表依依不舍之意。《折柳》既实指曲名,又代表一种风俗,一种情绪,《折杨柳》这支汉乐府古曲抒发的也正是旅人伤别之情。诗人借笛中吹奏的《折杨柳》曲,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4、赏析诗中“暗”和“满”的表达效果。 “暗”有断续、隐约的含义,写出吹笛人是不经意地吹,却不期然地打动了许多听众,引起人们无限的隐忧;“满”字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渲染夜的静谧,笛声的悠扬、美妙。

5、从诗的未句你感受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从“故园情”三字可以看出这首诗表达的是诗人的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6.表现主旨的诗句是: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7.此夜曲中闻折柳 一句,为什么不说听了一支“折柳曲”,而说在乐曲中听到“折柳”,其原因是:“折柳”即是曲名,又是古人送别时的一种习俗


8、赏析“散入春风满洛城”中“散”字的妙处。“散”字准确的表现了笛声散入春风,随着春风传到各地,匀出了多少旅人的情思。

9、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柳和留是谐音,古人往往用折柳送别,有留、不舍之意,在这首诗里折柳应是一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

《逢入京使》

1.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表达了诗人远赴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2.“凭君传语报平安”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理?

表达了诗人挂念亲人而又无可寄托,担心亲人挂念自己的复杂心理 3.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前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离开长安已经好多天了,回头一望,只觉长路漫漫,尘烟蔽天.诗人又思念起家乡和亲人,不禁掩面抽泣,泪水很快就沾湿了双袖。

4. 一二句“龙钟”“泪不干”的浓重色彩与三四句“凭君传语报平安”的轻描淡写似乎有些矛盾,你是怎样理解的?

不矛盾。“马上相逢”彼此行色匆匆,没有纸笔,赶紧托他捎回平安的

口信,真切地表达了思家的深情。这“传语”二字,寄托了诗人全部的思家之;而“平安”二字,却是家人最挂怀的讯息。纯朴的描写流露出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5.“龙钟”是什么意思?第二句运用哪种修辞手法写自己“龙钟泪不干”? 泪流满面或者泪流纵横;夸张。

《晚春》

1、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本诗以拟人化的手法,轻灵的语言,从花草树木的角度写对春天的留恋,表达出诗人对大好春光的珍惜赞美之情和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积极向上的情怀。 2、请发挥想像,用自己的话描绘“杨花”“漫天作雪飞”的情景。 柳絮朵朵,像白雪一样,又轻又白,漫天飞舞,随风飘荡。 3、一、二句写出了晚春景致怎样的特点?草木留春,万紫千红。 4、诗的三、四两句意蕴深刻,为历代传诵。请对这两句诗作赏析。

运用拟人、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朴素无华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化作雪花随风飘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作者借此表达了要珍惜光阴、不失时机的人生态度

5、请说出“百般红紫斗芳菲”中的“斗”的修辞手法,并简析其妙处。

拟人,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竞相开花、争妍斗艳的美丽景象。 6、花褪残红的暮春,在古代诗歌中一般带有凋零感伤的特点;但本诗所描绘的暮春之景,却是“生气勃勃”,请结合全诗的内容和表现手法,简析本诗是怎样描绘这一景象的?

7本诗描绘暮春之景,一反常态,不写暮春凋零,而写草木的生机勃勃。一二句,写花草树木探得春将归去,便各施解数,吐艳争芳,争芳斗菲;三四句,写连那乏色少香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化作雪花随风飞舞。全诗运用拟人手法,寥寥几笔描绘了暮春的勃勃生机。

7、本诗的主旨有人认为是劝人珍惜光阴的,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

示例:同意,因为作者是以“百般红紫”“斗芳菲”反衬“杨花榆荚”的百首无成;不同意,因为作者在诗中是在嘲笑杨榆荚没有红的花,不能为春天增光彩;不同意,本诗是在歌颂杨花榆荚尽管无才思还是敢于与红紫争鸣争放,为晚春增色。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fd25cbd51a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b3.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