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用”和“好处”

2022-09-14 04:08:2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作用”和“好处”》,欢迎阅读!
好处,作用

怎样解答现代文阅读中的“作用”和“好处”



“作用题”的设题角度及其范围一般包括以下10个方面:首段的作用,末段的作用,中间段的作用,第二人称的作用,写人叙事类散文写景的作用,修辞(主要是比喻、拟人、排比、对比、反复)的作用,插入史实某一事件的作用,引用诗文或格言的作用,以某一物象作标题的作用,写作上由实而虚的作用。 一、首段的作用

如果开篇即点题,那么,首段的作用往往是总括全文,点明题旨,或者表达与主旨相关的某种感情。如果开篇没有点题,那么,首段的作用就是开启或引出下文。如果首段连续发问,那么,首段还兼有引人入胜或发人深省的作用。如果开篇即连续感叹,那么,首段还兼有强烈的抒情作用。

二、末段的作用

末段的作用一般是总结全文,点明题旨,深化中心,呼应开头,或兼而有之。有时候,试题只针对最后一句发问,这一句偏偏又很含蓄,一眼看不透,即学生说的“看不懂”。那么,“看不懂”正是写这一句的作用。当然,我们不能直截了当的回答“作用是看不懂”,而要换一种委婉的说法。例如,“作用(或好处)是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省”。此外,既然这一句放在末尾,又被命题人相中,那么,根据“卒章显其志”的传统技法,说明它可能与揭示主旨有关,只不过因其含蓄,所以它的作用不再是点明题旨,而是暗示主题。除了上述两点,最后一句往往还具有强化作者感情的作用。 三、中间段的作用

中间段如果比较短,那么,它在结构上的作用一般是过渡,在表达上的作用一般是衬托。在较短的中间段中,如果描写的物象(即散文写作的对象)并非选文的主要物象,而是次要物象,且与选文描述的主要物象在形象、意境和情感上一致,其表达作用就是正面衬托(或烘托、铺垫)。如果中间段描述的次要物象与选文的主要物象在形象、意境或情感上不一致,其表达作用就是反衬。中间段如果比较长,而且描写的是选文的主要物象,那么,它在内容上的作用一般是扩展思路,丰富内涵,具体展示,深化主题或照应前文。 四、第二人称的作用

第二人称一般都兼有拟人的意味,因此能使语言生动;而在表情达意方面,运用第二人称往往便于直抒胸臆,或直接对话。 五、写人叙事类散文写景的作用

写人叙事类散文一般不写景物,如果整局甚至整段的描写景物,那么,景物往往构成环境或背景,所以写景的基本作用就是勾勒环境,提供背景,或营造某种气氛。而景物更重要的作用是以景衬人,它又可细分为两类:

1、正衬:即以景物之优美衬托人物心灵之美好,或以景物之凄凉衬托人物命运之悲惨。

2、反衬:即用景物之美好或气氛之欢快来反衬人物悲惨的命运或人物凄凉的境遇。 如《那一束伴地莲》的明月积雪,固然因其明亮洁白而堪称美景,但在数九寒冬的深夜,它又何尝不是突出了环境的艰苦呢?因此,其作用之二就是表现母爱的伟大,而这正是景物勾勒环境与反衬作用的综合。 六、修辞的作用

修辞种类虽多,但用来设题的往往是比喻、拟人、对比、排比与反复。 比喻:使语言形象具体,通俗易懂;

拟人:使语言生动活泼,同时还便于直抒胸臆;

排比:可以增强语势,同时还便于语义的层层递进或语境的步步扩大;

反复:可以突出语义或强调情感。 ……

只要掌握了上述修辞的基本作用,准确答题应当不成问题。如果答题要求中没有字数限制,那么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发挥一句,其保险系数就更大了。 在各种修辞中,以比喻设题的频率是最高的。诚然,一般比喻句的作用是使语言形象具体,但是,如果是以题目作喻体,而这个喻体又蕴涵丰富的象征意义,且比喻句后面还有比较深刻的议论句,那么,这种比喻的作用至少有三点。其一,呼应题目;其二,揭示喻体的象征意义;其三,表达作者与之相关的感情。

对比既是修辞方法,也是表达手法。如果只是两种事物的简单对比,那是属于修辞方法,其基本作用是为了塑造反差鲜明的形象,使读者印象深刻。如果是多种事物的分项对比,而对比的内容占全文一半以上,那就属于表达手法的对比,它的基本作用应当是丰富文章的思想内涵,使表达层层深入而更加集中。 七、插入史实或某一事件的作用

插入史实一般是为了反思历史,以古证今或借古讽今,如果在史实前后有总括性语句或总结性语句,那么,插入的史实往往就具有例证的作用。

插入某一事件一般是为了引出下文的议论或抒情,所以在结构上往往具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同时还在内容上具有深化或启迪作用,一般表示对生命、生活或事业的积极而深入的思考。

八、引用古典诗文或格言的作用

从论证的角度分析,引用诗文格言属于引证法,一般具有论证观点、阐明事理的作用。此外,对引用史实和古诗文而言,它还有丰富文章的内涵,,增加文采等方面的作用。 九、以某一物象作标题的作用

在写人的散文中,如果用某一物象作标题,一般具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串起主人翁的一生,二是象征某种哲理,表现某种情思。如在《向日葵》一文中,以“向日葵”为题目,不外乎串起作者不同的人生阶段和人生感悟,同时借向日葵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热爱。

十、写作上由实而虚的作用

一般而言,由实而虚的基本作用是:从人们熟悉的实体写到蕴含哲理的象征体,符合认识的一般规律,便于读者的理解逐步深入。值得强调的是,有些句段往往具有多方面的作用,而限于题意和字数,我们不必要也不可能把这些作用统统答出来,因此,就必须在众多作用中选择最切合题意的作用。如《一盏油灯》第四段有这样几句描写:“晚自习的时候,学生们便点起一盏盏大小不一的油灯,暗淡的光辉映出一双双求知的眼睛,几十盏灯汇集在一起,宛如一片星星。”

分析这几句描写,可以发掘多种作用:其一,塑造山区学生勤奋求知的感人形象;其二,表现山区办学条件的艰苦;其三,形象的强调知识能把人引入光明的象征意蕴;其四,突出小油灯的可爱,为下文“我”做灯拿灯做铺垫……应该说,上述作用都言之成理,但是联系后文乃至全文,最切合题意的自然是第四种作用。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fdbd3565cc2f0066f5335a8102d276a20129602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