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武陵春

2022-04-01 17:19:3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26武陵春》,欢迎阅读!
武陵春

26、武陵春

文学常识】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章丘明水镇人。她生于北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卒于南宋高宗绍兴二十六年(1156),享年七十三岁。李清照是宋词大家,更是古今第一才女,在中国的词作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中心思想】

【原诗】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原诗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注释

【风住尘香】风停了,尘土里带有落花的香气。

【物是人非】景物依旧,人事已变。这里暗指丈夫已死。

译文

恼人的风雨停歇了,枝头的花 朵落尽了,只有沾花的尘土犹自散发出微微的香气。抬头看看,日已高,却仍无心梳洗打扮。 春去夏来,花开花谢,亘古如斯,唯有伤心的人、痛心的事,令我愁

肠百结,一想到这些, 还没有开口我就泪如雨下。

听人说双溪的春色还不错,我 就去那里划划船,姑且散散心 吧。

唉,我真担心啊,双溪那叶单 薄的小船,怕是载不动我内心 沉重的忧愁啊!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拟】【拟】打算。 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舴艋(zéměng)舟】一种形似蚱蜢的小船。

【赏析】

这首《武陵春》为作者中年孀居后所作,非一般的闺情闺怨词所能比。这首词借暮春之景,写出了词人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忧愁。全词一喝三叹,语言优美,意境,有言尽而意不尽之美。这首词继承了传统的词的作法,采用了类似后来戏曲中的代言体,以第一人称的口吻,用深沉忧郁的旋律,塑造了一个孤苦凄凉环中流荡无依的才女形象。

其中“风住尘香花已尽”一句已达至境:既点出此前风吹雨打、落红成阵的情景,又绘出现今雨过天晴,落花已化为尘土的韵味;既写出了作者雨天不得出外的苦闷,又写出了她惜春自伤的感慨,真可谓意味无穷尽。

这首词由表及里,从外到内,步步深入,层层开掘,上半阕侧重于外形,下半阕多偏重于内心。“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流”是描摹人物的外部动作和神态。这里所写的“日晚倦梳头”,是另外一种心境。

这时她因金人南下,几经丧乱,志同道合的丈夫赵明诚早已逝世,自己只身流落金华,眼前所见的是一年一度的春景,睹物思人,物是人非,不禁悲从中来,感到万事皆休,无穷索寞。因此她日高方起,懒于梳理。“欲语泪先流”,写得鲜明而又深刻。这里李清照写泪,先以“欲语”作为铺垫,然后让泪夺眶而出,简单五个字,下语看似平易,用意却无比精深,


把那种难以控制的满腹忧愁一下子倾泻出来,感人肺腑、动人心弦。

词的下半阕着重挖掘内心感情。她首先连用了“闻说”“也拟”“只恐”三组虚字,作为起伏转折的契机,一波三折,感人至深。第一句“闻说双溪春正好”陡然一扬,词人刚刚还流泪,可是一听说金华郊外的双溪春光明媚、游人如织,她这个平日喜爱游览的人遂起出游之兴,“也拟泛轻舟”了。“春尚好”“泛轻舟”措词轻松,节奏明快,恰好处她表现了词人一刹那间的喜悦心情。而“泛轻舟”之前着“也拟”二字,更显得婉曲低回,说明词人出游之兴是一时所起,并不十分强烈。“轻舟”一词为下文的愁重作了很好的铺垫和烘托,至“只恐”以下二句,则是铺足之后来一个猛烈的跌宕,使感情显得无比深沉。这里,上半阕所说的“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流”的原因,也得到了深刻的揭示。

这首词艺术表现上的突出特点是巧妙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特别是比喻。诗歌中用比喻,是常见的现象;然而要用得新颖,却非常不易。好的比喻往往将精神化为物质,将抽象的感情化为具体的形象,饶有新意,各具特色。这首词里,李清照说:“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同样是用夸张的比喻形容“愁”,但她自铸新辞,而且用得非常自然妥帖,不着痕迹。我们说它自然妥帖,是因为它承上句“轻舟”而来,而“轻舟”又是承“双溪”而来,寓情于景,浑然天成,构成了完整的意境。 【练习与检测】(共30分) 1.《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的作者 ,号 ,山东济南章丘明水镇人。是宋词大家,更是古今第一才女,有《 ,是 的代表人物。4分)









7. 这首词词情极其哀愁。其中“ ”四个字写出了词人愁苦的缘由。2分) 8. 下面对这首词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风住尘香花已尽”交代了暮春时节的景象。

B.“日晚倦梳头”用外在的行为表达了词人内心的哀愁。

C.“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写出了词人泛舟双溪的欢乐。

D.“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一句化虚为实,说愁绪重得连船都承载不动。

10.名句赏析:“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4分)

【练习与检测参考答案】 1.李清照,易安居士,《漱玉词》,婉约派


2.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3.我同意这种看法。在词人笔下,抽象的东西“愁”竟有了重量,不但可随波逐流,还可以用船来承载。(作者化抽象为具体,想象新颖真切,极形象地抒写出了内心的苦闷和忧愁之深。

4.与前面的“闻说”“也拟”结合起来,以主人公复杂的心理活动体现内心沉重的哀愁。 5.倦梳头,泪先流 6.又多又重。 7.物是人非 8.C

9.①在词中,作者通过两个外在的行为:“日晚倦梳头”和“欲语泪先流”来表达了自己内心浓重的哀愁。哀愁如此之重,使她无心梳妆打扮,重到一提便于工作会泪如雨下。②用“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样两句,把不可见的“愁”具体化,形象化,以船都载不动来渲染出忧愁之深重。夸张奇特,语句新异,再现了作者暮春寡居的凄楚心情。 10. “愁”与“恨”,原是抽象的情感,看不见,摸不着,词人采取夸张性的比喻,说“愁”不仅可以舟载船装,而且一叶轻舟难载山重之愁。从而突出了自己愁苦之深重。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fe97f3dd935f804d2b160b4e767f5acfa0c7831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