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沈从文散文《老伴》对生命形式的探索

2022-07-27 06:01: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析沈从文散文《老伴》对生命形式的探索》,欢迎阅读!
沈从文,老伴,浅析,散文,形式



浅析沈从文散文《老伴》对生命形式的探索

1934年,沈从文因为母亲病重匆匆返乡探视。这次返乡经历的种种,对沈从文的思想和创作产生极大影响。《湘行散记》就是这次返乡的记录。《老伴》是这组散记中的一篇。



回到分别十余年的湘西,一切似乎还十分熟悉,特别是那宋人画卷般的沅江山水花木,但一切又在一种无形情景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那个充满浪漫、野性、质朴的湘西,在社会的变故中日趋远逝;那繁荣、热闹的码头、城镇,在战乱和官吏的盘剥下日益萧条,连屠夫也那么瘦小;那种同自然契合,将眼泪与笑糅进生命里,平凡而庄严地活着的人越来越少,多的则是失去生存信仰、虚浮猥琐的心灵,只对三五稍稍知名或善于卖弄招摇的作家的轶事发生浓厚兴趣;那种在艰难与美丽的交织中挣扎、期待、幻想的人越来越少,多的则是在权力与金钱的挤压下堕落、腐化、市侩的人生;楚人的那份古典热情即或有些许残留,也多用于械斗、仇杀、游戏,而不知用于新的生存竞争;而残留的那份诚实,也多表现,表现为安于现状,缺少随时代发展所应有的变通性,其结果不免衰亡消失。这一切,使得沈从文产生深刻的乡土悲悯与忧虑,萌发对湘西不可言说的温爱和强烈的责任感。也使得他更深切地关注湘西的命运,更积极地探索各种生命形式。



在沈从文笔下,有两种主要的生命形式:一种是充满野性活力和古典热情的生命,它主要存活在沈从文心目中的湘西;一种是蒙昧、惰性、宿命的生命,它存在于沈从文眼中的湘西;还有一种是被文明和权力金钱污染了的虚伪、俗、堕落的生命,它集中在都市衣冠社会,也传染到湘西;最后一种,是沈从文创造的理想的生命:它既有古典的热诚和生命活力,又具现代理性精神和知识,是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生命,是一种在自由选择中不断放大自己、发展自己的主体性生命。



在对生命形式的探索中,《老伴》占有较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向我们展示了一种生命的形式——蒙昧、宿命的生命形式,而且它积极地引导我们去思考生命应有的形式。



《老伴》叙述的是作者当年亦兵亦匪生涯中的一个同伴的故事。

17年前,在湘西一支部队里,有13名少年补充兵,最小的是一个成衣人的13岁的独生子。这少年幻想着当一名神气的副官。后来在一个小县城看中了一个绒线铺的小女孩,发誓若做了副官,定要娶那女子为妻。他常借买草鞋带子与那女孩亲近。此后的三四年里,这13名少年,有三名在探亲途中被人砍死,又有八名随三千多故乡军人丧身于鄂西来风。而作者和那位成衣人的独生子因返队迟了四天,没能赶上开往四川的大部队,便作为留守人员在留守部供职,从而捡回一条性命。部队遣散后,这对一同买鞋带一同钓蛤蟆的同伴,也失去了联络。



17年后,作者坐了小船返乡,途经这座小城。黄昏时分,沅水橹歌浮动,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fed5e683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ff7130f.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