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模拟作文写作:对“热闹”与“枯燥”的思考 导写及范文

2023-01-01 16:34: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高考模拟作文写作:对“热闹”与“枯燥”的思考 导写及范文》,欢迎阅读!
高考模拟,枯燥,范文,作文,热闹

高考模拟作文写作:对热闹枯燥的思考 导写及范文

【作文原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有人说,当今生活在消费主义和娱乐化环境中的一代人,常常被“精彩”惯坏了,他们不习惯过枯燥的生活,喜欢段子、金句、笑点等感官刺激,习惯将费力的文字转化成轻松的视听语言,植入笑点,以使自己远离枯燥,并运用各种现代传媒帮助自己消除各种“枯燥”。

但也有人认为,枯燥并不可怕,在很大程度上,它会成为生命的滋养。 作为成长中的青年,你认为应该怎样对待“热闹”与“枯燥”?请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提示】

只要作文有材料,就一定先要读懂材料的指向,因为材料已经暗示了写作方向,限定了写作范围。

第一段说有一种人习惯用种种方式使自己远离“枯燥”,消除“枯燥”。 第二段是说另一种人并不害怕“枯燥”,而是让它成为生命的滋养。 第三段提出写作:成长过程中应如何对待“热闹”与“枯燥”的关系。 经过一番分析后可知,这是一道妥妥的关系型作文。写关系型作文最简单的方法是把这种关系融入中心论点句中去。

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落实“热闹”和“枯燥”的具体内涵,因为“热闹”和“枯燥”是两个形象化的说法,比较虚,所以就是化虚为实,然后再确定两者的关系。

材料中的“热闹”指向的是那些感官刺激,那些笑点带来的“精彩”,这是一种表面的、浮浅的追求。这种“热闹”无法带来人的价值与成长。所以,可以把“热闹”具体转化为感官刺激、短暂快乐、表面浮华等概念。如


果联系生活,还可以把“热闹”延伸到生活的快乐、短暂的休憩、适当的放松与享受等等,毕竟这也是成长的一部分。

材料对“枯燥”持肯定态度,从“枯燥并不可怕”可看出,说明“枯燥”一般人认为可怕,但材料的意思是,其实并不可怕,而且“很大程度上,会成为生命的滋养”。结合生活常识,可以把“枯燥”具体转化为耐得住寂寞、守住初心、坚守梦想、潜心钻研、执着坚韧、独处沉淀等概念。

经过一番梳理后,可以看出两者的关系无外乎是三种:

1.并存甚至相融(体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思维)①享受“热闹”的生活状态,坚守“枯燥”的内心追求;②融得进“热闹”,扎得进“枯燥”。

2.选择其一(体现比较思维):拥抱独守青灯般的执着,拒绝表面绚烂的热闹。

3.有侧重地辩证思考(体现辩证思维):享受“枯燥”,不排斥“热闹”。

【范文展示】

容得热闹声满耳,扎进枯燥志不移

时下,消费主义横行,娱乐化浪潮不断:爆笑段子不绝于耳,鸡汤金句不时闪现,刺激视频常常刷屏……于是,许多人沉溺于感官刺激的热闹中,并借此消除各种“枯燥”。我认为此种人生态度实不可取。究其根本,热闹实为短暂之快意,枯燥方为人生之主调。青年们需能容得满耳热闹之声,将满怀志向扎进枯燥之中沉淀自我。

热闹无法持续供能,耽于热闹喧嚣,容易产生空虚。

所谓热闹,实为肆意放纵。如果长期沉溺于浅表虚假的信息刺激,容易被所谓的“精彩”吞噬,从而失去向上的内生动力。一对心理状态不利。段子、金句、笑点的感官刺激,只能带来一时热闹的快感,稍纵即逝。一旦形成心理依赖,欲再得此热闹,则需反复刺激,如同吸食鸦片。二来影响价值观的形成。这些所谓的段子、金句、笑点,毕竟是经过加工,甚至加入“戏说”“恶搞”的成份,精华与糟粕难辨,一旦沉溺于此,很容易“走火入魔”。看来,追求热闹当有度,切不可一味求之,而应扎根于现实生活,以求持久赋能。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ff4e06897c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f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