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七下语文 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 教案设计

2022-08-04 19:14: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统编版七下语文 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 教案设计》,欢迎阅读!
松源,七下,统编,古诗词,诵读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宋】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注:①此诗是绍熙三年诗人在建康江东转运副使任上外出纪行之作。松源、漆公店,地名,在今皖南山区。②赚:骗。

诗的前半部为议论,后半部为描摹,二者构成先果后因的内在联系,均渗透着诗人浓郁的思想感情,创造了一种深邃的意境,正是通过这种深邃的意境,寄寓着深刻的哲理:人生在世岂无难,人生就是不断的与“难”作斗争,没有“难”的生活,在现实社会中是不存在的。

本诗朴实平易,生动形象,表现力强,一个“空”字突出表现了“行人”被“赚”后的失落神态。“放”“拦”等词语的运动,赋予“万山”人的思想、人的性格,使万山活了起来。诗人借助景物描写和生动形象的比喻,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寄寓着深刻的哲理: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作好充分的估计,不要被一时一事的成功所陶醉。 二、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诗歌,并当堂背诵。

2、领悟诗句含义,提高欣赏诗歌的能力。

3、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重难点:对诗歌所蕴含的哲理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

1、激情导入

由学生在小学学习过的杨万里的诗歌《小池》导入《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教师可引导学生背诵。

小池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2、走进作者(PPT演示)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自名书室为“诚斋”,世称“诚斋先生”,南宋诗人。绍兴二十四年中进士,与陆游、范成大、尤袤齐名,被后人推为“南宋四大家”。杨万里在诗歌创作上自成一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诗风。他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被称为 “诚斋体”。在中国诗歌史上独树一帜,《诚斋集》等著作传世。其词风格清新、活泼自然,与诗相近。今存《诚斋集》有诗文133卷,有《杨文节诗集》《杨文节易传》《杨文节文集》等著作传世。

3、创作背景(PPT演示及讲解)

这首诗作于南宋绍熙三年(公元1192年)诗人在建康江东转运副使任上外出的时候。诗人一生力主抗战,反对屈膝投降,故一直不得重用,宋孝宗登基后,更被外放做官。作者途经松源时,见群山环绕感慨不已,于是写下了这首诗。作此诗时,杨万里65岁,经历了人生的坎坎坷坷,因此能得出深刻的感悟。

4、与诗人相遇,读诗——初步感知 1)校准字音,把握节奏,教师范读。


※正音:赚(zhuàn 拦(lán 2)学生自读。

3)小组齐读(比赛)→加分环节 4)全班齐读。

※诵读要求:a、停顿节奏,有无读破。b、感情是否把握准确。

/松源/晨炊/漆公店

【宋】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喜欢。 正入万山/围子/,一山放出/一山/拦。

5、和诗人同行,译诗——整体感知

1)学生结合书下注释,初步理解重点词语并理解诗意,两人一组交流释义。 ※注释:1】松源、漆公店:地名,在今皖南山区。 2】莫言:不要说。 3】赚得:骗得。

4】错喜欢:白白的喜欢。 5】拦:阻拦,阻挡。 2)学生自读,疏通诗意。

译文:不要说从山岭上下来就没有困难,这句话骗得游山的人白白的欢喜一场。当你进入到万重山的圈子里以后,一座山让你经过另一座山马上将你阻拦。

明确:诗的前半部为议论,后半部为描摹,二者构成先果后因的内在联系,均渗透着诗人浓郁的思想感情,创造了一种深邃的意境,正是通过这种深邃的意境,寄寓着深刻的哲理。

6、品诗人笔法,赏诗——感悟内涵

1)读诗句,品味语言(先让学生小组讨论,而后教师予以指导) 明确:这首诗的首句看似平常,却极富深意。“莫言”二字既是自诫也是诫人,表达了对那种认定下岭容易的普遍心理的否定。“下岭便无难”正是从艰难攀登的上山过程,以及对所历艰难的种种感受中得到心理上的对比结果。“赚的行人空欢喜”中一个“赚”字富于幽默风趣的意味。人生在世岂无难,人生就是不但的与“难”作斗争,没有“难”的生活,在现实社会中是不存在的。本诗朴实平易,生动形象,表现力强,一个“空”字突出表现了“行人”被“赚”后的失落神态。“放”“拦”等词语的运动,赋予“万山”人的思想、人的性格,使万山活了起来。

2)这首诗中蕴含着什么哲理?

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说明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深刻道理: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作好充分的估计,不要被一时一事的成功所陶醉。 3)探究讨论:学生谈谈学习本课的感受(学生分小组讨论)(明确:胜不骄,败不馁) 7、课堂小结

诗人借助景物描写和生动形象的比喻,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说明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深刻道理: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作好充分的估计,不要被一时一事的成功所陶醉。把握这首诗的主题时,首先应将文体定位为哲理诗,然后就能知道,此诗明写登山的感受,实为谈人生哲理:在取得一定成绩时,万万不可自得自满,而应不断进取。

8作业安排:根据自己对本诗主旨的理解,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段读后感。 9、板书设计: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哲理诗)

议论:“下岭”有难,莫“错喜欢”(明写→登山感受) 描写:不可松懈 ,不断进取。(实谈→人生哲理)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ff5833c2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a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