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与利的关系

2022-07-24 22:31:2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义与利的关系》,欢迎阅读!
关系,利的

义与利,对立统一,矛盾的观点

孟子说过,”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也。” 从这句话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孟子是如何看待义与利的关系。他认为义利对立,应该重义轻利。很显然, 这是大多数古人的观点。数百年的儒家教育深入人心,可以说每个中国人的心里都是重义轻利的, ”一诺千金”足以说明这个现象。

然而随着历史推移社会发展,义 与利的关系开始了变化。在这 个经济称霸的年代,好像利字当头,而义气不值分文。都说"商场无义战” ,在商言商是众所周知的,为了自己经济的发展不择手段也变得理所当然起来。 国家限制进口制造壁垒, 企业形成垄断对泼污水,个个上不了台面的手段都正大光明的拿出来了。 于是人们开始宣传重利轻义见利忘义的价值观。

难道道理真得如此么?难道古人们坚持的重义轻利是错的?难道当今社会的重利轻义是对的?其实很多学者专家早已议论此事了, 义与利的关系无所谓对,无所谓错的, 可以对立,也可以统一,应该说是辩证统- -的。



有日本”实业之父”名称的涩泽荣一就曾对 《论语》进行义与利的解释, (1)他认为后儒对孔子学说误解最突出的是富贵观念和理财思想,他们错误地把“仁义正道”同”货殖富贵”完全对立起来。


所以,涩泽对孔子的财富观作了-番论证和说明。他对《论语》和《大学》有关论述的分析表明,孔子并无鄙视富贵的观点,只是劝诫人们不要见利忘义,不要取不义之财,也就是《论语泰伯》所说"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人们对孔子"义利观”最严重的误解是把”利”与”义”完全对立起来, 结果是”把被统治阶级的农工商阶层人置于道德的规范之外,同时农工 商阶级也觉得自己没有去受道义约束的必要”,”使得从事生产事业的实业家们的精神, 几乎都变成了利己主义。在他们的心目中,既没有仁义,也没有道德, 甚至想尽可能钻法律的空子去达到赚钱的目的” 但这种利己主义会把国家送上不归路,正如《大学》所说:”一人贪戾,-国作乱。”就是说,由个人的贪戾这种细微小事发展下去, 就会导致国家动乱这类惊天动地的大事。 所以,修身养性,提高道德是不能忽视的。另-方面,他又认为,空谈心性,鄙视实业,也是导致国弱民贫的一个重要原,所以他强调指出:”仅仅是空理空论的仁义,也挫伤了国家的元气,减弱物质生产力,最后走向了 亡国。 ”因此,他主张,”谋利和重视仁义道德只有并行不悖,才能使国家健全发展,个人也才 能各行其所,发财致富。 ”他还以自己的经验来说明 《论语》与”算盘”可以一致,并行不悖,并明确表示一定要把《论语》作为商业上的"典”。他的工作”就是极力采取依靠仁义道德来推进生产,务必确立义利合一的信念”。



现在,谁也不会否认”义”与”利”应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


缺一不可;也只有”义利合一”,两不偏废, 人类社会才能幸福,才有希望。当一个社会处于转型时期 ,各种规章制度、法律法规极不健全时,社会就为个人的非法牟取暴利留下 了巨大空间, 但在这种情况下,道德的自律就更显得重要。 今天的市场经济本身即以契约、诚信为基础,如果没有道德的依托,市场经济的架构最终将无法建立起来。所以,即使在今天,义与利也应该合而不能分,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终上所述,我认为义与利的关系并不是非对立或者同一不可的, 该用矛盾的观点来看待,它们其实是辩证统一的。只有把握好它们中间的度,才能很好的运用它们。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ff5af179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e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