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教学设计

2022-03-19 22:49:3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三峡教学设计》,欢迎阅读!
三峡,教学设计

课题: 三峡 授课教师:哈四十七中学 王旭辉 教材学情分析

这篇课文描写了大自然无比雄伟壮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怀。抓住景物特征来写是这篇课文的主要的写作特点。从自然形成的角度来看,不言而喻三峡是离不开山水的,但山水中有四季的变化穿插其间,这就不能写一时一处的景色,而是要在四季变化中展现三峡奇异诡谲的美景,寓静态于动态之中,动静结合,写出三峡的整体的富于动感的景色。此文文质兼美,不但能加强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而且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学生学习此文,首先在于对文言词语的准确理解;其次在于体会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写景的方法。由于是文言文,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无味,同时也要让学生将语文与生活相联系,感受今天在三峡的火热而又辉煌的一页(三峡工程),鉴于此,我拟将教学做如下安排:

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词语,能用畅达优美的语言翻译课文 2、学习课文抓住景物特征写景的方法 3

引导学生热爱自然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抓住景物特征的写景方法。感受三峡的美,搜集材料并用生

动的语言进行表达。

教学方法: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以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为主,兼于诵读法、拓展阅读法等。 课时 1课时 一、导入课文

(音乐配图)请大家看一组图片,大家知道这是哪里吗?对,是长江三峡,长江流域养育了千百万炎黄子孙,哺育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同长江的山水风光交相辉映,名扬四海。那么,历史上的三峡究竟是怎样的一种景象呢?这节课让我们随北魏时期的地理学家郦道元,一起走进1500年前的三峡。(板书课题、作者)

【设计说明】以形象的画面增进学生对三峡的了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

1、播放录音读文,学生可以轻声跟读。

2、多美的文章呀,老师每读一次都会被感染一次,请同学们散读课文,注意结合注释,把课

文读懂,要读准字音,把握好节奏,有疑问的话可以举手示意老师。(巡视)

3、同学们朗读时语速适中,感情很投入,有没有人想在大家面前展示一下你的朗读才能呢? 4、这篇文章字数不多,大家想不想用自己的话把三峡的美景描述下来呢?(同学们分组合作,

理解句意,口译课文,如对课文理解有困难,可以与同学或老师交流解决。

(老师走下讲台,深入学生,解决个别学生的问题)了解译文情况,教师点拨总结重点词句,只起点拨、引导的作用。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可视学生提问情况帮助学生解决重点和



1


难点词句。如:“虽”“属”“两岸连山,略无阕处”“清荣峻茂”等。 5、请大家选取自己喜欢的段落高声朗读,注意体会文章的意境。

【设计说明】可通过多种朗读形式,以学生的活动为主,使学生充分体会文章精炼的语言,品味其中的

意境。

三、品析课文

1、课文仅有短短150多字,却将三峡的万千景色包罗其中。请同学们速读课文,思考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三峡雄伟秀丽的风光的?分别抓住了这些自然景物的什么特点来写?

【设计说明】理解句子篇章,体会写景特点,理顺文章结构。

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理解分析句子,相机点拨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写景特点。

本文作者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了不同季节的不同的景色:夏水疾、春冬清、秋水凄。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的特点,把三峡的奔放美、清幽美、凄婉美如画般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此文也成了千古绝唱。

2、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注意读出韵味来。

3、文章包容四季,罗列草木山水,动静结合,俯仰生姿,我们祖国的大好河山确实美不胜收,三峡的景色这么神奇,假如你有机会在某个季节到三峡做一次导游,面对游客,你该如何介绍三峡的美景呢?请结合译文,编写一段导游词。

【设计说明】这个环节的设计,旨在让学生将最初直白的译文生动化,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知识拓展

1、过渡:如果我是游客一定很愿意跟你们去游览三峡的!这篇文章有很多优美的词语,同学们要注意积累。

2、长江三峡,地灵人杰。这里是中国古文化的发源地之一,青山碧水,曾留下李白、杜甫、白居易等诗圣文豪的足迹,他们在这里留下了许多千古传颂的诗章。你能从文中找出和这些诗句相对应的句子吗?

3、你还知道哪些和本文内容相对应的诗文吗?(如果学生提出的诗文不多可展示自己的小诗) 五、总结背诵全文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一篇优美的散文,领略了三峡的秀美风光,品味了作者精美的语言,那么就请大家试着高声把这篇短文背下来,背不熟的地方可以朗读。

2、同学们,三峡的景色是这样的秀美,你想亲身去三峡游历一番吗?如果现在去还能看到如文中这般的景色吗?

如今的三峡正在进行着举世瞩目的三峡水利工程。毛主席曾在《水调歌头·游泳》中写



2


道:“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当年的畅想,如今已经成为了现实,2009年,三峡工程就要竣工了,到那时,三峡的水位将平均升高110米,长江将永远化为文和宁静的湖泊,从此惊涛拍岸,急流险滩,将与我们告别,在真的要告别三峡之时,我们才突然发现,我们对三峡还了解得太少。 老师推荐给大家三个网址,同学们可以就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浏览一下:

三峡古诗选集:http://www.lifetour.com.tw/DREAM/

三峡风光资料(包括文字介绍和图片)http://www.scbiztrip.com/gofad/ 三峡工程的全面介绍:http://news.sina.com.cn/z/sanxia/index.shtml

让我们再次深情的凝视三峡,同学们齐颂课文。

这是李白、杜甫高歌吟咏的三峡,是郦道元、徐霞客冒险游历的三峡,让我们将她的美景深深烙进我们的记忆!最后,送给同学们李白《行路难》中的一句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谢谢同学们!

【设计说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课堂知识延伸到课外,由学生自主查找感兴趣的资料。引导学生感受祖国河山的壮美,热爱自然。

【教学说明】在本篇教案的构思过程中充分考虑到本文篇幅短小,仅在一课时之内完成教学。所以一方面落实文言字词,让学生学习领会本文精巧的结构技巧,感受此文写景的妙处。在课堂上尽量多地给学生创造朗读的机会,让学生在反复的吟咏中体会文章的妙处,并力求当堂成诵。另一方面借助问题,使学生理解抓住景物特征来描写景物的方法,并且通过活动来巩固、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并练习用优美的语句翻译古文,。古人描摹长江、三峡的诗文也为数不少,所以在拓展部分中有所联结。课堂上,教师应把舞台让个学生,自己退居幕后。让有想法的学生来尽情的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课程资源扩大到更大的限度。



【附】板书设计

26、三峡

郦道元

——

——

【设计说明】板书不拘泥于老师的设计,课堂上只要学生能正确理解课文用恰当的语言总结概括即可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fffc3322aaea998fcc220e25.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