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我们的学习

2022-03-30 22:04:2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改造我们的学习》,欢迎阅读!
改造,我们,学习



改造我们的学习

——谈语文教师素质再提高

原平市实验中学 姚瑞萍

联系电话:8222349 邮政编码:034100

今天,我们再读毛泽东的《改造我们的学习》顿受启发,联系我们自身,不难发现我们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素质教育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有较高的素质。尽管近年来我们广大教师在改革中提高了许多,但是我们仍存在许多问题,有的甚至是严重的问题。

首先,我们有许多语文教师没有认真地研究语文教育的目标。语文教育的目标严重受应教育的影响。一些教师是考什么就学什么,考的比例大就多学,反之则少学,不考就不学。近年来,语文考试中阅读题量增大了,课堂上便出现了对精要语段练题式的学习,前一阵我听了一位老师的讲课,课堂上基本是对精要语段做练习题,一节课下来留在学生脑子里的教是支离破碎的问题与答案,学生对文章没有一个整体的认识。试想:我们把生动的语文课搞成枯燥无味的纯技术训练,何以要求学生有兴趣的学习呢?

第二、不深入学习教育理论,不研究学生,没有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一些老师口头上也能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在实际教学中就不能运用自如了。当学生在课堂上提了反对老师的意见时,一些教师没有正确对待,或则否定、或则不满,不能给予鼓励。还有一些教师只认“传道、授业、解惑”,根本不能正确认识教师和学生的关系。课堂气氛不民主、教师“一言堂”怎能真正打开学生的思维,挖掘学生的思维潜力呢?如何培养学生的开拓创新精神呢?

第三,教师自身的文化底蕴不足,又不能潜心钻研。现在中年教师基本是各学校的骨干,而中年教师多是在文革政治口号中熏陶出来的一代人,虽然赶上了高考改革,上了大学,但先天不足,基础不扎实,没有丰富的积累。过去说教师要有“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碗水”而今要求我们教师又要拥有“活泉水”,想想这“一桶水”“活泉水”我们拥有了吗?

第四,语文教师中教一门课,只重语文的专和精,忽视其它学科特别是现代科学技术知识的学习。一本语文教材,二三十篇文章,古今中外、天文地理,物理化学、历史文物、园林建筑等无所不包,涉及甚广。这就需要教师有广泛的知识,特别是现代科技知识。

第五,对语文的性质和语文教学的规律还没有完全搞清楚,而搞清楚的那部分也没有加以整理研究,以至于形成了语文和生活脱节,语文课学不学差别不大的状况。



1




综上所述,我有下列建议:

第一,研究语文教育的培养目标。教育的目标不能只为了考试,应从长远着想,目标应对学生一生的发展有好外,我们要培养的是能迎接二十一世纪挑战的素质良好,具备各种能力的建设者。我们的终极目标是育人,育能在现代社会生存、发展的人。教学内容都应该围绕这个目标来确定。

第二、钻研教育理论,研究学生,研究学生和学习的关系,研究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教育中对学生的看法,强调的是他们缺乏知识能力和经验的一面,即主要看到的是学生的现在状态,而忽视它的潜在状态。传统观念把学生发展的过程,主要看作是把人类已有的文化传递给学生的过程,忽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作用。新的学生观把学生看作虽有不足和幼稚,但却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具有多方面发展需要和发展可能的人;具有主观能动性,有可能积极、主动参与教育活动的人;把他们看作是学习活动中不可替代的主体。只有具备了这样的学生观,教师才不会把教育仅作为一个灌输的过程,把学生当作一个装大量知识的瓶子,通过反复操练形成技能、技巧的人。

除此之外,学生观还应该包括对学生差异观,个别性的尊重,正像美国全国专业教学标准署制定的优秀教师知识和技能标准中所指出的那样:“优秀教师热爱青少年,一心扑想在学生身上,承认学生有不同的特性和禀赋并且善于使学生都学到知识。他们的成功在于相信人的尊严和价值,相信每个孩子内在的潜能。

第三,积极进修,提高自己。既要钻研专业知识,又要学习现代科技知识。二十一世纪语文教师的要求是知识渊博,视野开阔、勇于探索。可以说我们语文教师中有许多是不渊博的,这就需要我们语文教师有计划有目标地学习,提高自己。按学期确定目标,确定计划。日常生活又要有读书收看报的习惯。学生信息渠道多,语文教师何以面对学生呢?如有些征文比赛,象环保、税收、网络等方面的征文已远远超过语文学科本身,如果一个教师对这些科学基本不慌,又如何指导学生呢?

第四,研究语文的性质和语文教学的规律。怎样才能更好地体现语文教育中的实践课性质?怎样才能把错综复杂的语文课的阶段性和内部分工加以科学确定?怎样教语文知识才不生硬?怎样考核才能更好地考出能力和水平?这些问题都需要深入研究。

语文教学要在新的起点上迈开大步,语文教师得付出极大的努力,从理论和实践结合的高度学习、探索、研究、实践;再学习、再探索、再研究、再实践。只有这样,前途才灿烂。展望新世纪,我们有信心为语文教学探索一条新路,让我们为构建我国民族化、科学化的语文教学新体系而努力奋斗吧!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0304d20d844769eae009eddc.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