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联网22年变迁网络公民社会逐渐崛起

2023-03-28 02:20: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国互联网22年变迁网络公民社会逐渐崛起》,欢迎阅读!
中国,变迁,崛起,公民,逐渐

中国互联网22年变迁网络公民社会逐渐崛起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新通信》 2009年第18



“那一刻,让我们同时在线吧『让服务器挤爆吧!”913日下午.网友“大饼“在某论坛发投票帖,号召大家在该日914分共庆“中国网民节”。

在中国网民节官方网站上,中国互联网协会邀请众多网民相聚北京地标建筑——中央电视塔,共同庆祝网民节。

美国《时代》周刊曾将“You(你)”即网民,评选为2006年度人物。在中国,从“孙志刚事件”到陕西“华南虎事件”,网民无不在其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从中国发出第封电子邮件,到网络公民身份意识被唤醒,中国网民在冲动与理性中不断成长。

之所以选择这天为“网民节”,是因为在1987914日,北京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发出了中国第一封电子邮件.“Acrossthe Great Wal】.we can reach ev-ery corner in the world"(越过长城,我们能达到世界的每个角落),中国人完成了对互联网的第 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触碰。

互联网真正走八寻常百姓家,则是在1994420日。这天对于普通的中国人来说,互联网不再是遥不可及。中国社科院网络研究学者闵大洪非常看重1994年这个时间节点,他认为,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网民产生于这年。同在这一年,长期从事互联网研究、被称为“博客教父”的方兴东,首次在北大发出电子邮件。在他的印象中,2000年前是互联网发展的早期,那时候的“网民”都是一些梦想家。“那时大家都是冲着这个新事物去的,很少有人想利用它来赚钱。”

作为“梦想家”的代表,方兴东在2002年把博客引进中国,它标志着网民从被动走向主动。有了更多的参与机会,网民社会才能日益走向生机勃勃。新世纪之后的短短几年里,中国网民的数量从开始的仅几百万,迅速膨胀发展到3亿。方兴东把这个阶段的网民视为“实用主义网

民”,“发邮件、看新闻、看电影、打游戏,他们希望互联网能给他们带来实实在在的帮助。”

在中国互联网蓬勃发展的2002年,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夏学銮正在国外出差,他告诉记者,当时从已进入网络社会的美国、芬兰等国家的情况来看,在那里网络纯粹是人们参与社会

生活的工具,用来学习、购物、发送邮件和向政府提交工作议案等,而不是聊天、游戏的空间。

“在互联网世界里,每一个平凡的网民都是不平凡的,都是独无二的,大家用热情和才智共同创造了互联网的兴盛与精彩。”这是首个网民节上发出的一封致3亿网民的公开信中的表述。

中国入网22年来,从第一代网民的诞生,到第一代网络公民的崛起,中国网民代表的是新科技、新文化,以及草根精神。而首个网民节的来临,更是表明了中国网民有了种共同的社会身份认同。

这种身份认同的形成,来源于近几年来互联网上层出不穷的“网络群体性事件”。夏学銮举例说,比如“虐猫事件”后频发的人肉搜索,虽然道义上可以理解,但是如此在互联网上揭露他人的隐私是很不合适的。同时,夏学銮对国内许多网络论坛上“互相谩骂”的情景深为不


满,这让他想起了看到芬兰网站上的聊天室被用来讨论公众权益保护等“正事”时感受到的震撼。

网络社会总体呈现的还是积极一面。从“邱庆枫事件”中单纯的利用互联网表达公民态度,到“孙志刚事件”中网络舆论的呼声最后促成《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的颁布实施,再到“厦门PX案”中网络舆论引发出公共事件,互联网在民主监督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在轰动时的“华南虎事件”中,诸多打假网民是作为一个“英雄群体”存在与合作的,并且主流网民表现得相当理性与成熟。当然,网络上的各种流言蜚语悄然风行,造成了不好的社会舆论效果。方兴东认为,如何让这些”乌合之众“成为个井然有序的网络社会,支持社会进步的力量,正是当前网络社会建设需要探讨的。

夏学銮则认为,这是国家民主进程不断推进的产物,网络上问题层生是现实社会的反映,最初网民把网络作为一个宣泄和聊天的工具,完全是“现实与虚拟两张皮”的结果,后来网民渐渐到利用网络发表声音,形成网络民意和舆论,最终影响政府决策,“这是个了不起的进步”。

如今,网络成为直通车:成为投票箱,成为民生讲坛。夏学銮表示,随着网络实名制的推进,虚拟空间正在成为真实生活的一部分,网民是现实生活中的人,网络使民众有条件实现公民的权利与义务。

今年4月份,SK电讯在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上最先公开发表了移动通信汽车电脑系统服务MIV,引起了广泛的关注。MIV服务实现了手机与汽车之间的联动,是真正意义上的移动通信汽车电脑系统服务。现有的移动通信汽车电脑系统是单纯地将汽车与移动通信网络相结合,提供路况导航、位置信息或数据通信等服务,而SK电讯提供的“移动通信汽车电脑系统( MIV)”是通过手机对汽车进行远程诊断和控制,同时还可以用手机同步享受各种多媒体服务,是一种全新概念的融合服务。通过MIV,用户在驾驶汽车前就可以通过手机对汽车进行远程诊断,查看汽车的引擎、刹车、发动机的安全及油耗情况,进行车门、后备箱、车灯开关等操作,在行驶过程中,MIV能提供实时的交通信息,驾乘者还可以进行手机和汽车之间的内容共享,如音乐和视频的共享等;如果汽车出现故障,可以通过手机进行双向的信息传递,传递的信息不仅快速而且丰富多样,可以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方式,利用移动通信网络,打破距离界限,随时随地都可以利用手机远程监控汽车,如遏汽车被盗的情况,可以在用户的手机上及时显示汽车所处的位置及周围环境地图。用户手机与车辆的信息将通过WCDMAWiFi和蓝牙三种网络进行传递,保证网络的顺畅和高速。

今年12月,SK电讯将通过在中国的投资公司——深圳伊爱高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将此项技术商用化,将在ToyotaHonda等主要汽车生产厂商的34种车型上应用MIV技术,明年将扩大到1 01 2种车型。在韩国,为了能在2 012年上市的汽车上使用MIV服务,SK讯以Before Market(前装市场)为首要目标,正在加紧与韩国一家汽车公司进行合作协商,未来,MIV技术还将应用在下一代电动环保型汽车上,多样化MIV技术将为环保型电动车提供广阔的使用前景,例如,通过手机告诉客户汽车充电时间、告知车主最近的充电站位置等。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00661bb0c4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e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