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

2022-04-15 04:08: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记叙文》,欢迎阅读!
记叙文



1.记叙文语段阅读题答题总原则: (1)、先读题后读文。读题时注意从题干中找出“题眼”(即答题关键点),带着问题读文,使阅读具有明确的目标。 (2)、读文时,要注意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意思。 ()、准备答题时,必须再次细读题目,找准“题眼”

()、答题时,具体题目涉及到相关段落,要对这些段落反复研读;如涉及全篇,则要再读全文。

2、记叙文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3、记叙文的表达方式: 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 4、找主题句: 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 5 划分层次:

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 2 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 3 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 4 总分总(掐头去尾 6 记叙的线索及作用: 线索: 1核心人物 2核心事物 (3)核心事件4时间 5地点 6作者的情感: 答题套路:

如: 文章以“„„”线索,中间串写了“„„”“„„|”几件事,组成一种“冰糖葫芦”的“串”式结构,选材典型,脉络清晰,主旨鲜明。 7、为文章拟标题: 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

1)核心人物 2)核心事物 (3)核心事件 6)作者情感 8 记叙的顺序及作用: 1 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 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 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4 平叙(略)

9 语言特色: (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等)

答题套路:这篇文章语言(自然朴素或生动优美)如“„„(摘录文章中的相关句子),它“„„(适当地选入下面词库摘抄的语言)

例句:这篇文章语言优美 生动,如“让人了却忧虑,悠游其中” “拍打着你心底沉淀的情绪”“攫走你紧紧扯在手里的轻愁”等,笔意超逸,清新隽美,富有诗意,给人留下不尽的余味。《夏之绝句》 注意: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择。一定要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来选用恰当的词语,切莫张冠李戴。 10 写作手法及作用:(对比、烘托、欲扬先抑、巧设悬念、以小见大、开宗明义、卒章显志、托物言志(即象征)、寓事于理、情景交融、夹叙夹议„„) 答题套路:这篇文章采用XX的手法,作者通过“„„(文章相关内容)使文章写得“„„” 例句:这篇文章采用象征的手法作者通过对北方白杨树的赞颂,来赞颂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军民保卫祖国的英雄气概和团结向上的精神,它使文章意蕴含蓄,情感激越,作者的赞美之情藉此得到淋漓 尽致的抒发。




1 拟人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 比喻手法: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3 夸张手法: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 象征手法(托物言志):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5 对比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6 衬托(侧面烘托)手法: 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衬托,同类事物衬托是“正衬”,相反事物衬托是“反衬”;以次衬主。

7 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 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8 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9 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 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11 修辞方法及作用:

答题套路:这篇文章运用了XX的修辞手法,如“„„(某一段话);运用了“XX”的修辞手法,使()“„„”(套修辞作用) 12 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分析: (1)、对上文(或全文):照应上文、首尾呼应、总结上文(或全文) (2)、对下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 (3)、对上下文:承上启下(过渡) 13、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

方法: 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 答题套路: X X”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

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①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②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实在是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 14、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 1、用第一人称;

2、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15 文段中事例的概括: (1)、必须包含两个要素:人物+事情; (2)、其他要素如: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也应概括在内。 16、记叙文的人称:

1)第一人称:以“我”的口吻或者角度展开记叙。第一人称的“我”有时是作者本人,有时是作品中的一个角色,即经过艺术加工的“我” 。经过了虚构,就不是作者本人;把生活的真实的我记录下来,这就是作者本人。 作用:便于直抒胸臆,读来有亲切感和真实感。

2)第三人称:以第三者的地位叙述文章中的人物、事件、场景等。 作用:不受时空限制,能够从多方面自由叙述。

3)注意:有的文章中运用了第二人称代词,一般多是出现在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叙述里,实际上仍是站在第一人称或是第三人称的角度写的。 作用:可以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的交流




17、记叙文中的描写:记叙文中的描写分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1、人物描写又细分为 1 )肖像描写 2)外貌描写 3)神态描写 4动作描写 5)语言(对话)描写 6)心理描写

另外,人物描写从另一个角度看,又可以分为: 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 人物描写作用: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18、开放性阅读试题的解答:

这类试题实际就是要考查学生对选文内容或重要句子的感悟能力。要求学生把阅读与生活、阅读与写作、阅读与学习方法、阅读与创新有机地结合起来。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要求根据选文材料谈看法、感受和启示;(2)、结合实际阐述对选文内容的理解;(3)对文中的人物进行评说;(4)根据生活、学习经验,判断优劣,对选文材料谈自己独到的见解;(5)、联系实际对文中说明的现象提出合理化建议和设想;(6)、调动知识的积累,考查选文材料由内向外的延伸和课本外与内的联系(如理解选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作品中的文学典型、名句等)()、发挥联想、想像补写有关内容;()、对文中的艺术手法或美点进行赏析。 答题套路:

这一类型的题目它都会要求考生“谈谈你的看法”“你认为„„”只要符合文题要求,所谈内容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1)表达时最好要有标志性语言。在答题时可以用“我认为„„。比如„„”这样的标志性语言。先用“我认为„„。”言简意赅地表明自己的观点。 2、再用“比如”“例如”之类的词语,运用举例论证或道理论证来支撑自己的观点。这样,不仅给阅卷老师留下观点鲜明之感,而且给人以条理清楚,论证有力的良好印象。 3、表达内容要紧跟时代步伐,贴近生活实际。 4、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5、语言要通顺,表达要流畅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0080f31abceb19e8b8f6baf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