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西游记》中猪八戒的形象及意义

2022-04-24 18:01: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析《西游记》中猪八戒的形象及意义》,欢迎阅读!
西游记,猪八戒,浅析,意义,形象

浅析《西游记》中猪八戒的形象及意义

08文秘班 【摘要】《西游记》是具有浓郁象征意味的神魔小说的代表作,而猪八戒则是作者吴承恩在这部作品中着力塑造的一个喜剧典型。他的身上充分的体现了作者把人性、神性、猪性的完美结合。本文分析了猪八戒身上的几个典型特点,并结合时代背景,寻找其形象背后更深层的时代意义。 【关键词】猪八戒;性格;农民;小市民 一、猪八戒的性格特点

如果说孙悟空是《西游记》中不可缺少的一位,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那么猪八戒就是《西游记》这部经典中刻画最成功的形象。作者将一位凡夫俗子刻画成为一个高僧的徒弟,并且赋予了他与众不同的性格特点。猪八戒是个被人们喜爱同情的喜剧人物,他那可爱又可笑的形象,得到了广大读者的认同,成为大多数人在《西游记》中最喜爱的角色。

“好吃”是猪八戒的一大特点。他的“丈人”高老称他“一顿要吃三五斗米饭;早间点心,也得百十个烧饼才够”[1]。西天路上,猪八戒则是一天到晚的叫饿,捉妖之前非要饱餐一顿,捉妖归来也是“不分好歹,一齐乱上,但来的吃个精空”[2],因此落得个贪吃的坏名声,让唐僧痛恨不已。在师徒四人路径万寿山镇元大仙的五庄观时,清风、明月两道童按师父吩咐,备两个人参果与唐僧一人,唐僧不识宝贝,两道童便自食了,巧让八戒听到其谈话。八戒正在厨房里做饭,先前听见说,取金击子,拿丹盘,他已在心;又听见他说,唐僧不认得是人参果,即拿在房里自吃,口里忍不住流涎道:“怎得一个尝新![3]后偷食人生果被发现后,形成第十八难“五庄观中”

“贪睡、懒惰”也是猪八戒取经途中所表现的一大特点。在唐僧赶走孙悟空时,猪八戒便开始承担起给唐僧化斋的责任。作者在文中写道:“路至黑松林,那呆子走的辛苦,心内沉吟道:‘当年行者在日,老和尚要的就有;今日轮到我的身上,诚所谓当家才知柴米价,养子方晓父娘恩。公道没去化处。却又走得瞌睡上来,思道:‘我若就回去,对老和尚说没处化斋,他也不信我走了这许多路。须是再多幌个时辰,才好去回话。„„也罢,也罢,且往这草料里睡睡。’呆子就把头拱在草里睡下。当时也只说朦胧朦胧就起来,岂知走路辛苦的人,丢倒头只管齁齁睡起。[4]由于猪八戒贪睡,懒惰,沙僧找寻, 唐僧自入妖洞,形成第二十一难“黑松林失散”

“好色”可以说是猪八戒性格中的一大弱点。师徒四人行至盘丝岭,唐僧

注释:

[1]吴承恩.西游记.北京:华夏出版社,2007: 169 [2]吴承恩.西游记.北京:华夏出版社,2007: 962 [3]吴承恩.西游记.北京:华夏出版社,2007: 224 [4]吴承恩.西游记.北京:华夏出版社,2007: 260


化缘被抓,悟空得知七个女妖在濯垢泉洗澡,告知八戒,八戒便欢天喜地,要与七女妖同洗。“呆子不容说,丢了钉钯,脱了皂锦直裰,扑的跳下水来”[1]古书云:“七年男女不同席”八戒是好色心起,得意忘形了。《西游记》第二十三回“三藏不忘本,四圣试禅心”写到猪八戒因爱慕荣华富贵,贪财好色,被捆在树上,作者在第八十回用孙悟空之口指出八戒的弱点,行者喝道:“夯货!莫乱弹!我老孙一向西来,那里有甚惫懒处?似你这个重色轻生,见利忘义的馕糟,不识好歹,替人家哄了女婿,绑在树上哩![2]直指八戒的贪财、好色、见利忘义、爱占便宜的弱点。

在大多数人眼中,“贪吃、懒惰、好色”无疑是八戒的缺点,但在我看来这些负面的性格恰恰体现了他的真性情。八戒性格中贪的因素,都是世俗男女发自内心的欲望的顽强表现,是人性的体现。所以,他的贪欲无非如小儿一样,想吃就吃,想睡就睡,想哭就哭,想闹就闹,毫不掩饰地追求自己的自然欲望。他的呆,其实只是一种浑厚憨直的性格。“这种性格,与世俗社会中那种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风气格格不入,为巧言令色者所鄙弃,为机灵精明者所轻视。但是,这种性格,却似未经雕琢的璞玉浑金,保持有人类童年的天真、纯正和质朴。[3]八戒有时候也想竭力掩盖自己的缺点,有时候也会编造谎话哄人,但这些也都像小孩子说谎一样单纯可爱。“四圣试禅心”一段,他想要留下招赘,却又扭扭捏捏,矫揉造作,几个“不要栽人”“从长计较”,使他在扭捏中透出可爱来。他编造“石头山、石头洞”的谎话,也令人忍俊不禁,于说谎中透出纯真。可见,他呆就呆在想要掩盖自己,但又不善于掩盖自己,完全以真面目示人。作者只所以把八戒塑造成一个呆子形象,正是为了突出其“真”因为赤子之情总是动人的。

除此以外,他本性憨厚率直,还在高太公家做倒插门女婿的时候,他就吃苦耐劳,干活特别卖力。当了和尚,他仍然保持了这种品质,脏活累活都是他干的:一副担子是他从东土挑到西天;在稀柿同,是他变成大猪,拱开了一条道路,干了“这场臭功”;八百里荆棘岭,又是他挥钯开路。他还是悟空降妖除怪的得力助手,与悟空并肩作战,患难与共。红孩儿把他捉住装进袋子吊在梁上,他“虽然在这里面受闷气,却还不倒了旗枪”,口中大骂红孩儿。他的九齿钉钯重5048斤,打起仗来舞弄得一阵风,使一些妖怪看了也觉心惊。 二、猪八戒形象背后的时代意义

传统的观点多认为,猪八戒这个形象是我国封建社会小生产者的典型代

表,是依着农民的模子刻画出来的,在他的身上有着农民的一切缺点和优点。

到了今天持这种观点的人仍比比皆是。

但我认为这种观点不完全正确。的确,八戒身上多多少少也体现出了当时

注释:

[1]吴承恩.西游记.北京:华夏出版社,2007: 660 [2]吴承恩.西游记.北京:华夏出版社,2007: 220 [3]吴圣昔.呆子形象面面观.福建师大学报,1984, 2: 69


社会下农民的特征。例如在《西游记》中,猪八戒不习惯更不喜欢长期在外奔波的行旅生活。他护僧取经是出于无奈的,所以在西行途中遇有劫难,总是第一个打退堂鼓,要散伙,嚷着回高老庄做女婿、种地过日子。这种回归土地、眷念家园、渴望定居生活的心情,正是长期依附于土地的典型的农民意识和农民心理。但同时,他的身上也体现了当时新兴的小市民阶层的特征。

《西游记》的成书年代在明朝,那时中国封建社会生产力相比宋朝有了进一步发展。尤其在我国南方一带渐次的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社会经济有了进 一步的发展。在这个时候商业开始被人们重新认识,而不在为全社会所鄙视,商人也开始在文艺中以正面形象出现,市民的阶层开始有所发展。而这种市民阶层的特性在猪八戒身上也有所体现。

在二十三回中,为了美色所诱,猪八戒曾对他的丈母娘说道:他又不是生身父母,干与不干都在我。[1]并以和尚是色中饿鬼这样的理由为自己的大胆追求进行开脱。在没有人同意招他入门的情况下对他的所谓的准丈母娘也动了心思,这一点在《金瓶梅》和《水浒传》或者明代其它的带有市民气息的小说中,可以找到不少类似的场景。其实这样近乎无赖的语言在猪八戒的语言中并不少见。而吴承恩在小说中写到农民,多写他们善良、淳朴、好客、厚诚。把八戒的这些语言和小说中的农民形象进行比较,就可以发现猪八戒并非在文中是以农民形象被塑造的。

此外八戒性格中也有不少江湖游侠的气息。在第三十七回中,八戒发牢骚道:“当时我做好汉,专一吃人度日,受用腥膻,其实也快活。[2]活脱脱一幅占山为王的气派。至于到了八十二回在对待金毛精神更见他的专业性如“呆子在他肚里轮起拳来,送他一个满肚红,扒开肚皮钻出来,却不了账?”[3]从猪八戒的自述中也略可以得知他也是有过“占山为王”的经历的,也曾肥腻腻的吃人过活,只不过是在小说的加工过程中这一部分开始淡化了。这种游民习气在小说中虽屡有反映,在他的行为中,语言中并不难发现。

综上所述,我认为猪八戒并非单纯可以看作是一个农民,在更大的程度上他代表的是一个过渡时期小市民的阶层。在他的身上有这农民的缺点,但它是由中国小市民来源的阶级成份所决定的。

注释:

[1]吴承恩.西游记.北京:华夏出版社,2007: 215 [2]吴承恩.西游记.北京:华夏出版社,2007: 343 [3]吴承恩.西游记.北京:华夏出版社,2007: 746

参考文献:

[1]吴承恩.西游记.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

[2]刘毓忱.试论猪八戒的形象塑造.南开大学学报.1979,4 [3]杨俊.猪八戒形象新论.云南社会科学.1985,2 [4]吴圣昔.呆子形象面面观.福建师大学报.1984,2

[5]孙逊.孙悟空、猪八戒形象塑造的艺术经验.文学评论.1985,1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01fba86d30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8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