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022-10-18 13:12: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科举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欢迎阅读!
科举制,中国,影响,社会



科举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积极影响:

1)抑制门阀。开放考试,吸收了不少寒士进入政权,改变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起到了抑制门阀的作用,增进了社会公平。

2)扩大了封建统治的政治基础。科举制为不具有贵族身份的士人提供了参政的机会,不仅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也促进官僚体制的进一步成熟。

3提高了官员的素质。科举制把读书、考试和做官联系起来,为官僚队伍提供了源源不 断的高素质人才,成为中华帝国长期保持繁荣的制度保障之一。

4)加强中央集权。科举取仕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地方世家大族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5)促进了文学的繁荣。如唐朝科举制以诗赋取士,促进了唐诗的繁荣。

6)科举考试促进了传统儒学文化的传承与普及,它带动了民间社会崇尚人文、教育的社会风气。“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的社会价值观念深入人心,“十年寒窗”依然是激励现代人发奋读书的至理名言。通过考试改变 命运,走出大山,跳出农门,永远是偏远山区孩子惟一的梦想。

7)科举对社会的习俗产生重要影响。“金榜题名”仍然是学子的梦想, “名落孙山”又使多少考生的人生航船失去动力。

消极影响:






1)明清实行八股取士,从内容到形式严重束缚应考者,使许多知识分子不讲求实际学问或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

2)八股取士所带来的脱离实际的学风对学术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消极的影响。

3)阻碍了科学文化的发展,是导致中国自然科学落后的重要原因之 一。

4)科举制不利于知识创新和创新人才的出现。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02444bf4af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e3.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