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2022-06-16 23:08:2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欢迎阅读!
素养,核心,培养,策略,高中

浅谈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摘要:随着新高中数学课程的不断改革,教师需要在目前的教学过程中融合整合知识的能力,才能够对学生的数学概念和数学知识结构加以提高。教师应当注重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应用水平,建立完整的数学知识结构。以应用数学为桥梁使得数学知识被学生应用到生活中,这是传统教学难以实现的教学目标。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对教学情境的课堂导入,运用现代多媒体设备和网络信息技术,将更复杂的高中数学知识从教科书中提取出来。从课堂导入到课堂知识教学,更要在学生的面前呈现三维的、系统的模式,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导入教学,在过程中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从而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关键词: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策略 引言

在高中数学课堂上,教师应该善于发现高中数学教学的突破口,提升高中生的核心素质。教师应该摆脱传统的应试教育影响,注重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教师要让学生能够用数学的思维表达与解决实际问题。 一、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概述 1.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基本介绍

核心素养指的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所应具备的一些优良的学习品质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具体到高中数学这门科目来说,核心素养的内容主要包括数学建模、直观想象、逻辑推理、运算能力、数学抽象以及数据分析六大方面,后文主要针对数学抽象、逻辑推理及数学建模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核心素养要求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做到以人为本,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而对于正在就读的高中生来说,在高中数学的学习阶段,每位学生都需要端正学习态度,学会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并逐步学会利用数学知识及数学想来解决问题。

2.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意义

在以往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往往都会采用反复练习的题海战术模式来引导学生们进行高中数学的学习。这类教学方式虽然能在短时间内提高学生们的试卷分数,但是却不能帮助他们真正掌握数学知识、数学思想的本质所在。然而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和应用,则能够很好地改变这一现状,对高中数学教学模式中的不足及局限进行弥补。

首先,在科目核心素质理念的要求下,各高中应该不断改变课堂教学方法,把培养学生素质及能力作为教学的最终目标,争取将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这对学生个人能力及自信心的提升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其次,核心素养理念还要求高中数学教师将课堂的重点放在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上,引导学生们对数学知识进行自主探究,学会自主学习,这对高中数学课程改革的进行起到了极大的推进作用。

二、高中数学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措施 1.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音频和视频来解释数学背景,不断扩大学生的知识储备。树立学生的正确的价值取向,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此外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连接初高中数学知识,不仅掌握数学内容的完整性,而且为学生后续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例如,在学习人教数学A版《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这一节课时,教师要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出发,让学生通过实物操作增强学生的直观感知。同时让学生可以使用语言概述,并根据几何结构特征对空间物体进行分类。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播放特色建筑的视频,然后创建相关场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将旧知识引入课堂,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对象、思考、交流和讨论,学习新知识。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在丰富的教学活动中巩固基础知识,借助物理型。让学生找出几何中的异同,并获得相关的概念、分类和表达能力。 2.发挥主导作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

教师要让学生在解决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后,发现新的学习灵感。教师应该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思维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化思维,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探究能力。教师不能让学生固化他们的思维来满足答案。教师应该重视问题的解决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在学习人教数学A版《等差数列》这一节课时,教师立足于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教师要通过层层设疑要让学生明确数列的定义,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教师应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形成举一反三的思维观念。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力精神,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推理和归纳能力,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3.加强小组合作,联系生活实际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避免机械重复的题海战术,提出有争议的问题,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探究,给学生留下充分思考的时间,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也要求教师在提问时要考虑其可操作性和探究性,这样学生才能提高合作精神。教师在教学中要渗透情感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在小组合作探究中,学生还可以集思广益,拓展解决问题的思路,提高学习数学效率和质量。

例如,在学习人教数学A版《对数与对数运算性质》这一节课时,教师就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出发。教师可以根据实际生活提出探究性问题,让学生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共同解决思维中的问题。教师应明确小组分工,让学生理解对数的定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独立探索数学问题的能力,形成学生科学的学习习惯。

三、结束语

教师要注重通过课本知识不断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这需要教师创新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其主导作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同时教师要加强小组合作的力度并联系生活实际。这样促进学生数学的全面发展,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 宋晶. 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下的高中数学教学的四种策略[J]. 时代教育, 2018, 000(010): 100-100.

[2] 周吕增. 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下的高中数学教学的四种策略[J].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18, 000(018): 5-6.

[3] 杨婷. 浅谈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教学[J]. 赢未来, 2018, 000(022): 1-1. [4] 李丹. 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下的高中数学教学的四种策略[J]. 广西教育, 2016(22): 32-33.

[5] 史淑娟. 浅谈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教学[J].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7(12): 147-147.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0444826052e2524de518964bcf84b9d529ea2c45.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