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外汇的心理斗争

2022-04-09 14:25: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炒外汇的心理斗争》,欢迎阅读!
斗争,外汇,心理

炒外汇的心理斗争



心理的较量

中央财经大学副教授,社会学系经济心理学教研室主任翁学东认为,“所谓投资活动就是使现有的资产增值,但赚赔都在一念之间,所以投资心理的作用实在是太大了。价格的形成机制决定了当供过于求时,价格下跌;供小于求时,价格上涨。在实际的投资中,专业投资者与非专业投资者对市场的判断是不一致的。价格的涨跌本是正常的事情,而投资人在价格变化中受到的心理感受会促使其作决策。由于是虚拟经济,价格会围绕价值出现较大的波动。另一方面,金融资产本身的价值较难进行准确的估算,这就为价格的炒作创造了条件。当一个股票预期好,很多人购买这种股票,在这种热烈的气氛下,市场反映人们的心理变化,同样也会影响投资决策,促使人们不断提高预期。虽然上市公司基本面可能没什么变化,不同的投资者却在心理上不停地进行较量。投资者悲观到极点时,股价会上涨;乐观到极点时,又会反转下跌。有的人会顺应市场,及时改变,而有的人却始终坚信自己,不作调整。由于人的投资行为并非完全理性,所以,成熟的投资者除了要掌握市场规律外,還要了解投资者的一般心理状态,以及自己的心理弱点,以便在投资的不同阶段,因人而异地采取不同的投资操作策略。”

美国曾有人做过这样一个研究,将心理学背景和经济学背景的外汇操盘手作比较,结果发现前者的操作成绩明显优于后者。投资活动从根本上说是一种心理博弈游戏,也是一个人人格不断完善的过程。“心理冲突越小的人,成功的可能性越大。” 随身而行的误区

作为中国为数众多的炒外汇投资者,你是否遇到了以下的误区。

1.处置效应———在西方行为金融理论中,有一种叫“处置效应”的投资心理现象,就是炒外汇的人,更倾向于把获利的头寸变现了结,而把被套的头寸抱在手里。换句话说,就是持有获利头寸的时间过短,持有被套头寸的时间过长。“跑掉的全是黑马,抱住的全是垃圾”。这是投资者普遍存在的问题。

2.思维定势———“市场有着自己的循环周期,一个上涨阶段的后面接着一个下跌阶段,而一个下跌阶段的后面是一个上涨阶段。昨天成功的经验可能是你未來投资失败的教;而昨天失败的教训也可能在未來是你赚钱的最好策略。”

3.认知偏差———新入市的投资者对投资收益期望较高,而对市场风险估计不足。而有一定经验的汇民却容易产生认知偏差,彵们容易过于依赖自己过去的经验,忽略市场产生的新变化。比如,彵们如果发现某货币对的基本面和图形与前一段另一个货币对很像,就认为这货币对也会遵循从前的走法,可现实却有很大的差别。


4.归因偏好———彵们经常把成功操作归于自己的能力,不会认为是市场和环境给了赚钱的机会;而把失败归于客观的市场问题,总是从别的地方找原因,长期如此,便会造成对自己赚钱能力的过高估计,产生过度自信,从而频繁交易。

5.学会空仓———很少有汇民体会到空仓的乐趣,许多汇民手里或账户上有点钱都要持仓。其实有时空仓是最好的策略。

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0558a5205cf7ba0d4a7302768e9951e79a8969c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