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

2022-03-28 12:09: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颐和园》,欢迎阅读!
颐和园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18课《颐和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2、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美丽景色,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激发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体会课文按照游览的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查阅有关《颐和园》的资料。 2《颐和园》的风光图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复习导入,理清脉络。 1、播放视频《颐和园风光》

2、同学们,刚刚我们在视频中看到的美景就是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颐和园,(板书课题)谁去过颐和园,颐和园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呢?(又大又美)谁能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说一说呢?(课文第一段)文章作者开门见山的总写了颐和园又大又美的特点。(板书)

你在课前预习时,有没有查到能证明颐和园很大的资料呢?课件展示:关于颐和园占地面积的课外资料。

那么作者游玩颐和园之后,对我们有什么希望呢?用课文中的话回答。(最后一段)说一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此处用因为…所以…句式进行语言训练,(课件出示)。文章这样的开头结尾,有什么作用呢?(板书:这叫首尾呼应)。这么美的颐和园,作者重点向我们介绍了哪些景点呢?

3、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4、文中每介绍一个景点都用了过渡句,学生找出来,教师顺势画路线图,写出动词,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课件展示路线图。

二、品读课文,感受颐和园的美 (一)感受长廊的美

1、既然颐和园这样美,那你最喜欢哪一个景点呢?我们先随作者道长廊去看一看,请xx同学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作者通过这段文字写出了长廊的哪两个特点?(长和美)

2、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勾画出说明长廊的这两个特点的具体语句,并在旁边写出自己的体会和理解。

3、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4、集体交流。(结合课外资料了解长廊的长)课件出示。

1)长廊的颜色美,“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长廊上有红有绿十分美丽。

2)长廊的形状美,“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像一条长龙卧在万寿山脚下。 3)长廊上的画美,“每一章的横槛上都画着五彩的国”这些画颜色各异,内容丰富,精美绚丽,堪称艺术珍品。

4)长廓周围的风景美,“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这一句写出了长廊两边鲜花盛开,五彩缤纷就像一条鲜花铺成的小路。

5)长廊上游人的心情美,“神清气爽”看出游人的心情十分舒畅。

5、小结:这一段描写了长廊的颜色、形状、画、花、游人的心情等几方面的美,突出了长廊的精致美观,以及那些创造者的高超技艺。那么,作者在描写长廊时是按从哪到哪的顺




序?(内-外)

6、指导朗读。

1)谁愿意带领大家去游览一下著名的长廊,通过你的朗读,让同学们体会到长廊的美。 2)教师评议,再指名朗读,找同学评议。 (二)感受万寿山的美

课件出示自学提示:1、美美的读出这一部分内容。2、说出景点特点。3、说明喜欢理由(勾画出课文中的原句并写出自己的理解,提示写字的要求)

学生按要求完成自学任务。 集体交流。

1、作者走完长廊,又来到了哪里? 明确:万寿山

作者在万寿山脚下看到什么?请同学看图回答。 明确:佛香阁、排云殿 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明确:万寿山雄伟壮丽,佛香阁巍峨壮观,排云殿金碧辉煌。 1)“耸立”指高高的直立,这个词说明了佛香阁巍峨雄伟。 2)“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亮”表现了佛香阁的建造气势恢弘。 3)“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体现了佛香疾的造型精巧。

4“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说明排云殿很多,“金碧辉煌”指宫殿十分雄伟,像一朵朵金光闪闪的云排列在佛香阁下面。

2、还有哪些地方表现了万寿山的这种美? 明确:第四自然段

请同学们默读这一自然段,找出有关的句子画下来。

1)“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万寿山很高,站在半山腰就可以看到大半景色。这里的“大半景色”指的是山前的景色,因为作者的观察点是在佛香阁前面,所以后山的景色看不到。

2)“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很高,从半山腰望去能看到掩映在绿树中的屋顶和红红的宫墙。出示句子,并理解欣赏。 “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 指名读。

出示从万寿山上看到的景色的视频、图片。

体会颜色美:A、葱郁的树丛是什么颜色?(一片绿色)

B、一片绿色中出现了什么颜色?(黄色、绿色、朱红色) 体会形态美:A、掩映是什么意思?

B、掩映一互相遮掩、互相衬托。 C、指导看图:什么和什么相互掩映?

指导朗读。要求掌握好:掩映、黄的、绿的、朱红的这几个词的语速和语调,把绿树与宫殿互相遮掩相互衬托的颜色美、形态美读出来。

3)“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这句话也体了万寿山的高大,向前望,美丽宽阔的昆明湖变成了一面镜子,一块碧玉。

4)“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痕迹。”由于山高离得很远,所以看不到看不到静静的湖面上浅浅的波纹。(课件出示)

师: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滑过,几乎不留一点痕迹。此处作者为什么没用“划船”的“划”,而用滑冰的“滑”?

生:用“划”字船过去以后,水面就会出现痕迹,而文中说游船、画舫驶过以后,“几乎不留一点痕迹”,所以用“滑”比“划”好。




生:用“滑”字使昆明湖显得更静,更美了,让人回味无穷。

师:是的,这个“滑“字用得真是巧妙,让人回味无穷。大家结合上下文,联系生活悟出了它的妙处,把书读活了,来吧,读一读感悟它的妙处。

5)“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这一句更加说明了万寿山的高,站在半山能望见城里的景物。(课件出示)

远眺是什么意思?(远眺——往远处看的意思。

隐隐约约是什么意思?(隐隐约约——看得不太清楚。 “隐隐约约”和“远眺”有什么关系?

隐隐约约与远眺有因果关系。因为远眺,所以远处的景物只能看得隐隐约约,作者用词注意前后的照应,用词是多么准确啊! 造句

3、指导朗读

1)指名读,注意重点词要读出重音。例如“大半”、“静”、“绿”、“一点儿”等。 2)教师评议,找学生练习读。

3)齐读第三段,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4、小结:这一段描写了作者在万寿山脚下和登上半山腰所见的景物,突出了万寿山雄伟壮丽的特点。从万寿山下来,作者又来到了哪里?

(三)感受昆明湖的美

请同学们以组为单位讨论,说一说昆明湖有什么特点? 1、同学自由讨论。

2、指名发言,检查自学情况,其他组的同学补充发言。 3、每组选出代表读课文,比一比,那一组读得好。

4、教师小结:这一段写了昆明湖的静和绿,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秀美的风景画。在颐和园中除了精美的长廊,壮美的万寿山,秀美的昆明湖,还有哪些美景呢?

明确:智慧海、知春亭、大戏台、玉带桥、石舫……

正像大家所说的那样,“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学生齐读)“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5、根据板书总结全文。

作者按游览的顺序,以万寿山为中心,描写了长廊、佛香阁、排云殿、昆明湖、十七孔桥、湖心小岛几外景物的特点。赞美了祖国园林艺术的辉煌成就和古代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

三、布置作业。

观察一处景点(如学校、公园、游乐场等),按地点转换的顺序把它写下来。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0566953050e2524de4187e6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