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

2022-03-26 21:04:2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马说》,欢迎阅读!
马说

丰南区宣庄中学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语文教学案

课型:新授 课题:《马说》 教材内容:P175-P176

主备人:董立娇 复备人:马仕伟 审核:张顺得 使用时间:2012.2.24 学习目标:

1、掌握重点字词的意思 2、体会灵活多变的语言

3、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领会文章的寓意。

学习之旅

一. 课前自学

㈠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整个词语: 伯乐 马厩 槽枥 一食 .. 一石 外见 执策



㈡作者链接:韩愈,字_______,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人,郡望昌黎,后人因称____________代著名______家,散文尤为著名,苏轼称

“________________”的美誉。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与_______并称韩柳,有_____________》。韩愈其人有杰出的才华,可他的政途却多坎坷。

㈢背景链接:《马说》大约作于贞元1116年间(795800),其时,韩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曾三次上书宰相求擢(zhuó)用,而志不得通足三及门,而阍人(hūn)(守门人)辞焉。尽管如此,他仍然声明自己有忧天下之,不会遁迹山林。后相继依附于宣武节度使董晋、武宁节度使张建封幕下,郁郁不乐,所以有伯乐不常有之叹

㈣伯乐相马的故事:相传伯乐是春秋时代人,姓孙名阳。伯乐受楚王的委托,购买能日行干里的骏马。一天,伯乐从齐国返回,在路上,看到一匹马拉着盐车,很吃力地在陡坡上行进。马累得呼呼喘气,每迈一步都十分艰难伯乐遇见了,就下了自己的车,挽住千里马而对它淌眼泪,并脱下自己的麻布衣服覆盖在千里马身上。千里马于是低下头吐气,抬起头来长鸣,嘶叫声直达云霄。这是它感激伯乐了解并且体贴它啊。

㈤知识 整理: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用来陈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看法观点,可以叙事或议论,最后是要说明一个道理。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如《__________

二.自主学习之疏通文意:结合课本下面的注释及工具书自我释义 1.而伯乐不常有: 2.故虽有名马:

3.骈死于槽枥之间: 4.一食或尽粟一石:

5.是马也: 6.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7.安求其能千里也: 8.策之不以其道:

9.食之不能尽其材: 10.执策而临之: 11.其真无马邪:

在读书中学会思考,在读书中快乐成长



学习拓展

9


丰南区宣庄中学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语文教学案

三、研讨创新:

1.文中千里马有着怎样的遭遇?造成这一悲剧的原因是什么?

2.作者紧紧说马吗?作者的真正写作意图是什么?

3.当今的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怎样才能做到多出人才,人尽其才?

四、巩固提高:(一)给下面加斜的字注音 1死于槽枥之间( )( 2、一或尽粟一 )(

3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 )( 4辱于奴隶人之手 ) (二)一词多义:

1、执而临之( 之不以其道 2不饱,力不尽,才美不外见 之不能尽其材 (三)通假字: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才没不外见( 3.其真无马邪( 五、回答问题:

1.本文通过描写千里马的遭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2.本文中“伯乐”“千里马”“食马者”各比喻了什么样的人?

3、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4、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分别是什么?用原文的话来回答。

5、作者想要通过这篇文章表达什么寓意?

6、本文有什么样的现实意义?

效果反思



在读书中学会思考,在读书中快乐成长



10


丰南区宣庄中学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语文教学案







效果反思



在读书中学会思考,在读书中快乐成长



11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05ac3001f78a6529647d5364.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