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

2022-08-20 01:08:2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马说》,欢迎阅读!
马说





【教学目标】

1.了解韩愈和“说”这种文体的特点。

2.掌握文中的字词解释,通假字的用法;正确翻译并背诵课文。

3.体会作者寄托在文中的思想感情,了解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可悲情况。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体会本文托物寓意的写法,理解伯乐和千里马的寓意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文章表达的情感,体会本文简练、含蓄的语言特点。 【教学步骤】

一、欣赏图片并导入: 二、了解文体及作者: 明确:

1 说,古代的一种议论体裁,用以陈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看法。

本文是作者《杂说四首》中的第四首,“马说”这个标题,是后来人加的,从字面上可以解作“谈马”或“论马”。

2.作者: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现在河南孟州)人,唐代散文家、诗人,散文尤其著名,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倡导者,是“唐宋八大家”之首。自谓郡望(郡里的显贵家族)昌黎,世称韩昌黎,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官至吏部侍郎,故又称韩吏部。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

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王安石、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 三、课文阅读及翻译:

1.全班朗读。读准字音,读出正确的句读。

2.教师范读。同学拿起笔将自己刚才没有读准的生字圈出。 3.同学根据教师的范读正音并在课文上注音再读。 4.指导翻译:

1)在教师的指导下同学将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加上点。 2)讨论:共同探讨并在书本上注释这些实词和虚词。 3)班级讨论:师生共同讨论解决疑难加点的字词。 5.试译全文: 四、课文分析:

讨论1:文中的千里马、伯乐、说天下无马的人各比喻什么? “千里马”:寓指人才。 “伯乐”:寓指赏识才的人。

“说天下无马的人”:寓指不识人才、埋没人才的封建统治者。 讨论2:仔细阅读课文,在理解的基础上用原文语句回答下列问题: A.千里马的处境怎样?

B.千里马都受到哪些不公正的待遇? C.食马者的愚蠢无知都表现在什么地方? D.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明确: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B.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C.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D.伯乐不常有。其真不知马也!

讨论3:作者如何层层深入论证论点的? 起句就揭示全文论点,接着从正反两方面对论点作概括论述,第二段进一步从反面展开论述,说明伯乐对千里马的重要性。第三段对“策马者”进行辛辣的嘲讽,结尾再次强调造成不合理现象的原因,是“不知马”,与开头的论点相照应

五、课堂练习:

(一)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 1、策之不以其道 执策而临之

2、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3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不饱,力不足 食之不能尽其材

(二)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子并释义。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才美不外见。 (3)食之不能尽其材。

(三)请分别指出下列句中“虽”字的用法:A.虽然B.即使 1.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2.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 3.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4.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六、总结全文:

本文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最终被埋没,对埋没人才的现状作了揭露,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心情。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abb7393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2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