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赏析《送柴侍御》《送高三之桂林》阅读练习及答案

2022-07-30 17:01:2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古代诗歌赏析《送柴侍御》《送高三之桂林》阅读练习及答案》,欢迎阅读!
桂林,赏析,高三,诗歌,练习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4-15题。”

送柴侍御 王昌龄

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送高三之桂林 王昌龄

留君夜饮对潇湘,从此归舟客梦长。 岭上梅花侵雪暗,归时还拂桂花香。

14.下面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A.王昌龄的这两首诗有一些共同特点,比如从体裁看都是七绝,从题材看都是送别诗。

B.唐诗善用意象来寓含情感,如前诗“明月”和后诗“归舟”均为写离别的常用意象。

C.前诗“沅水通波”和“青山一道”之语,写离别时的环境,给人以山长水远的感受。

D.后诗中,诗人因内心伤感,所以面对眼前亮丽的“梅花”和“雪”,也觉得黯淡无光。

15.这两首诗抒发的感情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2)本土考查分析比较诗人感情。要在理解全诗内容的基础上分析抒发的感情有何不同。


【解答】(1D.“面对眼前的”错,这句是想象中的桂林之景,当时还没到桂林。

2)第一首诗后两句“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一句肯定,一句反诘,反复表达对远行人的宽慰之情,恳切感人。诗人说虽然相隔很远,但是能够共沐风雨,沐浴同一片月光,所以不要那么感伤,这是宽慰之语。第二首诗后两句“岭上梅花侵雪暗,归时还拂桂花香”重在表现对友人以后能够归来的期盼。诗人想象友人在不久归来时的场景,想象他归来时身上还带着桂花香。

答案: 1D

2)前诗重在表达对友人的宽慰。虽然山水相隔,但能沐浴同样的云雨,共享同一轮明月,所以不必过分伤感。后诗重在表达对友人归来的期盼。诗人想象友人待在桂林时“梅花侵雪暗”,而不久的将来归来时会带着桂花香。

第一首译文:

沅江的波浪连接着武冈,送你不觉得有离别的伤感。

你我一路相连的青山共沐风雨,同顶一轮明月又何曾身处两地呢?

赏析:

“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点出了友人要去的地方,语调流畅而轻快,“流水”与“通波”蝉联而下,显得江河相连,道无艰阻,再加上一个“接”字,更给人一种两地比邻相近之感,这是为下一句作势。龙标、武冈虽然两地相“接”,但毕竟是隔山隔水的“两乡”。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运用灵巧的笔法,一句肯定,一句反诘,反复致意,恳切感人。也承接了一二句,表达出了诗人的思念之情。如果说诗的第一句意在表现两地相近,那么这两句更是云雨相同,明月共睹,这种迁想妙得的诗句,既富有浓郁的抒情韵味,又有它鲜明的个性。

这首诗通过想象来创造各种形象,以化“远”为“近”,使“两乡”为“一乡”。语意新颖,出人意料,然亦在情理之中,因为它蕴涵的正是人分两地、情同一心的深情厚谊。而这种情谊也是别后相思的种子。又何况那青山云雨、明月之夜,更能撩起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一面是对朋友的宽慰,另一面已将深挚不渝的友情和别后的思念,渗透在字里行间了。

读者可以感到诗人未必没有“离伤”但是为了宽慰友人,也只有将“离伤”强压心底,不让自己的“离伤”感染对方。更可能是对方已经表现出“离伤”之情,才使得工于用意、善于言情的诗人用乐观开朗又深情婉转的语言,以减轻对方的离愁。这是更体贴、更感人的友情。正是如此,“送君不觉有离伤”,更能让人感到无比的亲切和难得的深情。这种“道是无情却有情”的抒情手法,比那一览无余的直说更加耐人寻味。

【点评】鉴赏诗歌思想情感这类题目解答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抓显情语。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或句子;分析景语。注意按照“意象、意境、诗情”的思路去揣摩;结合注解,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要注意平时积累一些诗人的相关材料,特别是对一些影响大、文学史上的地位重要的作家诗人更要留心;了解古代诗歌类别和常见的内容,


握诗歌的思想情感。要注意大多数诗歌表达的思想情并非单一,而是丰富复杂的;注意积累古诗中的思想感情常用词语:欢快、愉悦、激动、烦闷、恬淡、闲适、欢乐、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1)李商隐《锦瑟》中“ , ”一联,意象神奇而空灵,上句描绘出宏阔而寂寥的境界,下句传达了温暖而朦胧的欢乐。

(2)青年人在成长过程中往往会经历磨难,对弱者来说是阻碍,但是正如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 , ”所言,对强者来说却是财富。

(3)在《劝学》中、荀子运用对比,以亲身体验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两句是 , ”。

【分析】该题考查名篇名句默写,对于文质兼美的名言名句,多数同学能熟读成诵,但在考试中却得不到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生僻字。难写字书写有误,一字之差,导致丢分,实在遗憾。这就要勤于动笔,重点突破。 【解答】故答案为:

1)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重点字:暖) 2)所以动心忍性 曾益其所不能(重点字:曾)

3)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重点字:臾)

【点评】《孟子》名句积累: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3.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4.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5.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05c7a2bf35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c2.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