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和孩子都值得听的古诗词精讲·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2022-04-10 00:19: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大人和孩子都值得听的古诗词精讲·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欢迎阅读!
行军,长安,故园,古诗词,精讲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最深的落寞,是挣扎决定后的不合时宜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我们家孩子最近特别爱怀旧。他今年8岁,上小学二年级,功课开始渐渐紧张,我和他妈妈对待他也不像前两年那么温柔。从前念幼儿园的时候,放学回家吃完晚饭,她妈妈就开始约住在附近的宝妈们,带着孩子到哪里一块玩儿。现在呢,放学回家自然是写作业,写完作业以后呢,他还要听英语,记单词,按照学校要求看看课外必读书。心里其实也是想出去玩啊。像过去一样多好啊,但是,自己心里其实也明白不该出去玩了。有一天晚上,孩子实在是想出去玩,学习始终不能集中注意力,漫不经心,我说算了,今天晚上干脆就放你个假,咱们怀个旧,出去玩玩逛逛吧,带你去小区旁边的堕落街,玩玩童年的游戏机,随便逛逛吃吃。我们一块出去了,我发现他虽然也高兴,但是并没有畅快的满足感,而是心事重重的样子,好像怀着忧虑。到了堕落街,在那里玩的孩子都要比他小两岁以上,都是还在上幼儿园,甚至是还没有上幼儿园的小孩子,和他一样大,或者比他大的孩子几乎没有,显然人家都在家里或是培优班里用功呢。玩了一会儿,他自己也觉得没什么意思,于是就买了点零食回家去了。今天重读这首《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读到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情不自禁就想起了那个晚上的情景。我的孩子那天大概就是强欲出门玩,无人相陪伴吧为什么是强欲出门玩呢?想出去玩,可是又知道不该出去玩,不出去玩吧,心里又痒痒的,不能集中注意力,因为有那么多的顾虑,所以最终虽然出去玩了,但是其实也很勉强,并没有那种放松和畅快。而且出去以后,并没有同龄的伙伴,就他一个孩子在外面晃,就更显得孤独和不合时宜了。

所以我们再来看看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或许就可以理解这种特殊的心境了。重阳节到了,应该是登高望远的时刻了,诗人也想享受这节日的美好与快乐,也想让生活来点仪式感,让生活变得有些意义、可是当时正处在战乱之中,谁还有心思过节呢。所以强欲登高去,这个强字,写尽了作者内心的挣扎,就像那天晚上我的孩子一样。想登高,想节日,想情调,可是战场行军,哪里容得下呢?又哪有那份轻松愉悦的心情呢?可是全当今天是个普通的日子,忘记今天是个节


日,又不甘心。所以就在这种矛盾中和纠结中,勉强去寻找一点生活的快乐,结果如何呢?无人送酒来——这是用典它不仅是实指无人送酒陪他一起快乐,是一个象征,象征着大家其实都没有心情,由此,作者的心灵就更加落寞了。 这两句诗其实很能体现作者的个性。作者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他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你们看看他的名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写得多美啊,其实这写得是北方边塞一年到头都是漫天风雪天寒地冻啊,结果在他的笔下竟然焕发出如此神奇的光彩!作者有几分生活在别处的气质。在那样的时候还没有忘记要过节,这其实正是对生活的热爱,也是对过去的美好生活的留恋。从境界上来讲,或许没有匈奴未灭,何以家为那么高,对吧,安禄山未灭,你倒还想着过节,但是非常真实,符合人性啊。

正是在这种渴望节日的快乐,又体会到生活已然被破坏,美好时光不再的更加的落寞中,作者独自遥望故乡。重阳佳节正是菊花盛开的时节,盛开的菊花为重阳佳节增添美好和快乐,重阳赏菊也是咱们传统节庆的快乐之一啊。虽然战乱不止,但是大自然的节奏是不会更改的。菊花还是一如既往地开放了。按说,这大自然的绚烂是可以给战乱和流离中的人带来些许的安慰的。可是一个字,遥怜故乡菊却将这本来期待的安慰化为了凄凉、要注意啊,这个怜字,可不要一般地理解为可怜。中国古代对美女有四个字的形容,叫我见犹怜,这可不是说看了美女感到可怜的意思,这里的怜,是怜惜、心疼。看到这么美的姑娘,太怜惜了,太心疼了,不忍心让她受一点委屈。所以遥怜故乡菊,想到沦落于叛军之手的故乡那照常开放的菊花,遥怜故乡菊,多么心疼多么怜惜呀,这里当然不是我见犹怜,故园的菊花他哪里看得见啊,这是我思犹怜,想到了就觉得心疼,可是比我见犹怜那份感情还要深重啊,遥怜故乡菊,应傍战场开,本来美好的事物应该和美好的感情、美酒、美食、美好的生活相伴,应该拥有美好的欣赏和关爱,可是如今,那么美好的一切,却生长在一片烽火战场当中,和废墟、掠夺、屠杀、尸骸、恐惧相伴,当然更谈不上还能收获人们的欣赏和关爱,连性命、生存、尊严都无法保证,谁还会有心情去欣赏菊花呢?读诗读到这里,作者是遥怜故乡菊,而我都要情不自禁地遥怜故乡那个年代的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珍视和渴望了。 这首诗看上去很朴实,但是历来为人所传诵,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它写出了所有失去了美好生活的人们对那份美好的无限的留恋、心疼。它在短短四句诗中将遭逢人生变故的复杂心绪表现得淋漓尽致、细腻曲折。这首诗首先是这样一种个


人情绪的抒发,它并没有直接地去同情人民、心忧天下,它心忧、心疼的是故乡的菊花。

或许你会说,不对呀,对这首诗的主流的解释不就是对人民的同情,对国家的忧思吗?故乡的菊花不就代表了人民吗?朋友啊,诗歌可不是思想汇报啊,它如果不去抒发个人的感情,它就没有存在的价值了。但是,注意啊,我要说但是了,人民的情感、天下的忧思不是空洞的,人民的情感就体现在你我他这样一个个普通人的情感中,它难道能脱离这些一个个具体的活生生的人的情感而独立存在吗?对天下的忧思同样也是存在于对社会、生活、习俗、政治、文化的点点滴滴的细节的感受、感慨之中的。而一首诗,当它将个人的情感写透了,当它将某个细节的触动写透了,它也就具有了普遍的意义,它也就自然地体现出人民的情感,体现出心忧天下民族国家的情怀。所以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恩格斯曾经说过:每个人都是典型,但同时又是一定的单个人

所以,这首诗是个人的感受,但同时,这首诗是对人民遭遇的同情与感同身受。它是自我的,同时又超越了自我。

我觉得这首诗给我们写作的最大的启示就是告诉我们文学的力量来自哪里,还是来自个人化的情感、感受,而不是空洞的标签、口号式的表态。这首行军途中所作的诗歌,没有空喊口号,没有空喊人民受苦了呀,要打回故乡啊,但是却在个人情感的抒发中深深打动了每一个渴望和平安宁幸福的人的心,在任何年代,既会让我们感动,也会鼓舞战士们勇敢地和敌人战斗,夺回属于我们和我们的亲人们的美好生活。

下面是这首诗的相关考点,首先作者岑参,唐朝著名诗人,边塞诗派的主要代表。其二是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写于安史之乱时期,当时岑参随唐肃宗在行军途中,原诗有标注:时未收长安,就是当时还没有收复被叛军占领的长安。其二是关于相关字词的含义,行军九日的九日是指九月初九日重阳节。强欲登高去,强是勉强的意思,无人送酒来要知道是用了和陶渊明有关的一个典故,陶渊明过重阳,因为没有酒情绪低落,后来好友送酒来了,这才喝了酒尽兴而归。其三就是关于这首诗的主题,就是思念故园,渴望和平,对饱受战争伤害的人民感同身受、心忧国事等等。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0633a8551c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6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