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核心素养下的小学音乐手势舞教学策略与应用

2022-12-28 17:19: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探究核心素养下的小学音乐手势舞教学策略与应用》,欢迎阅读!
素养,手势,探究,核心,策略

探究核心素养下的小学音乐手势舞教学策略与应用

一、按学年段,由简到繁循序渐进

在教学过程中,小学生高、中、低年段和他们个体接受能力的差异,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摸索和实践,参考教材的学习要求结合手势舞蹈律动创编出适合小学高、中、低阶段的手势舞,难、易程度随着小学生的年龄增长可逐步增加,当然这都需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前提,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一边探索一边创编和改编,最终由简到繁的手势舞融入到教材曲目里的内容。让学生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地模仿学习再到可以尝试自己创编,提高学生音乐兴趣。比如,一年级的《洗手绢》、《闪烁的小星星》;二年级的《蜗牛与黄鹂鸟》、《金孔雀轻轻跳》;三年级的《老水牛角弯弯》、《剪羊毛》节奏简单、明快,适合低年级的学生;四年级的《愉快的梦》、《我是少年阿凡提》;五年级的《苹果丰收》《我是中国人》;六年级的《妈妈格桑拉》等,适合高年级学生学做手势舞创作。

二、将手势舞穿插于课堂中的音乐游戏

游戏互动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就是寓教于乐。音乐课本身就带有娱乐性,特别是小学音乐课,儿童年龄段的特性用快乐教学方法更容易实现。也就是说,游戏的方法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如一年级的《动物说话》,学生模仿小鸡、小鸭,有耸肩、跺脚、拍手在加上模仿动物的手势舞,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明显提高。当然,还有一些方法,如竞争法和模仿法。先模仿老师的手势舞,再用比赛的小组或者个人竞争法做游戏游戏玩法也是教师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因此,教师在音乐课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分成了几个小组,允许学生以歌词+手势舞对接的形式完成音乐游戏,并在在阶段性的时间里,累计分数最高的小组冠军给予嘉奖和表彰。让孩子们评价手


势舞的动作表达,这种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还能使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建立团结感和荣誉感。每个孩子热切的目光以及兴奋、快乐的笑脸上,都能深切地感受到手势动作的投入性感染着每一个在课堂中参加活动的人。

三、在生活中提炼手势舞素材,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持久兴趣

艺术来源于生活,伴随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从小培养学生涵养审美观,音乐发展的持续兴趣,必须回归生活。和谐身心,陶冶情操,健全人格,形成基本的音乐素养也是实践音乐课程组成部分。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围绕所学曲目和手势舞,分阶段(一周,一个月和一个学期),通过学生的自主发掘把生活中的所见和教材内容的曲目相结合。例如,在学习歌曲“过新年”和“龙咚锵”时,学生在生活中见到过新年“拜年”“耍狮子”,用手势展示自己所见到过新年的时候敲锣、打鼓的场景,让他们表演展示出来。再例如,《洗手绢》的搓、洗、晾、晒等基本动作都改编手势舞,音乐教师便可以分组、分阶段在每周、每月或是一学期、一学年内设定相应的奖惩制度,以奖赏表现最出色的学习者,在整个持续的训练过程中激励学生的向上的竞争意识与学习音乐的兴趣。课堂中在曲目中通过穿插手势舞大大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学生领略音乐课堂的魅力,能陶冶情操。

四、通过手势舞的延伸与拓展,拓宽了孩子的眼界,让每个学生更丰富情感日常生活,增进身心的健康发展

当前,我们处在科学文明全面大繁荣的时代,对喜欢接触新奇事物的中小学生有着十分便利的基础,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向学生介绍一些现代的国内、际元素的音乐拓展进课堂引导学生拓宽眼界。现在很多平台都有手势舞视频,乐老师正好可以根据时间筛选适合于他们在音乐课程上练习和享受的舞蹈内容,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06889b9fa2c7aa00b52acfc789eb172dec63991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