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漏子 钟鼓寒

2022-08-01 18:14:2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更漏子 钟鼓寒》,欢迎阅读!
漏子,钟鼓

更漏子 钟鼓寒

韦庄 〔唐代〕

钟鼓寒,楼阁暝,月照古桐金井。深院闭,小庭空,落花香露红。 烟柳重,春雾薄,灯背水窗高阁。闲倚户,暗沾衣,待郎郎不归。 译文

钟鼓寒重,楼阁晦暗,月光照着金井边的古桐。深深的院落紧闭,小小的庭院空寂,落花沾着香露铺满了一地残红。

烟柳重重,春雾淡薄,在高阁临水的窗前,灯光就要渐渐熄灭,眼见天色就要亮了。她百无聊赖地倚靠着门户,眼泪暗暗地落下来沾湿了衣裳,她苦苦等待情郎归来,他却迟迟不归。 注释

更漏子:词牌名,双调四十六字,上下片各六句,两仄韵、两平韵。 钟鼓寒:传来的钟鼓声似乎带着寒气。 暝(ng):昏暗。 古桐:老桐。 金井:以铜为栏的井。 灯背:意思是掩灯。

水窗:临水之窗。一作小窗 暗沾衣:即暗中流泪沾湿衣服。 郎不归:一作归未归

创作背景

该词具体创作年份未知。该词是一首代思妇立言的词作,是韦庄为应歌而作。

赏析

上片一开始,词人就借助于丰富的想象,给这位思妇造成一种孤独的氛围,一个寂寞的环境,在钟鼓之后着一字,而冷清之意全见:在楼阁之后缀一字,而昏暗之色如绘。加上那轮淡淡的冷月,照在井边的老桐树上。多情的思妇独立小庭,无语凝思。这是从女主人公的视觉来写客观的景物。深深的院落关得紧紧的,小小的庭除显得空荡荡的,她伫立闲阶,逐渐看到露儿滴了,红色的花瓣带着浓郁的香气悄悄地落了下来,从而把自己的寂寞生活跟落花的飘零命运联系起来。这是从女主人公的感觉来写客观景物的。客观景物都带有思妇主观的感情色彩,即景即情,亦人亦物,不知何者为人,何者为物,何者为景,何者为情,浑然一体,妙合无垠,使凑者从中得到很好的审美享受。这个意境,李白《菩萨蛮》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极其相似。该词让那个脉脉含情的思妇隐藏在画面之外,用烘托的手法,揭示了思妇的内心世界,读来韵味无穷。

下片是从时间的推移上,继续用景语来烘托思妇的愁绪。露重雾稀,杨柳低垂,已是黎明的景象,而那个思妇仍然背着灯儿,守着窗儿,渴望着她的心上人。这灯背水窗高阁恰到好处地表现思妇幽居独处而产生的孤独黯伤的心理。闲倚户三句,倚户为了待郎泪下沾衣,是因郎不归是无事可做,但这里的又不是无事可做,街户待郎便是极要紧的事,不过表面看上去似乎确是无事可做。暗沾衣,乃是昕望不遂,悲从


中来,泪下沾衣而不自知。可谓无一字不加意著力。如果说钟鼓寒三句,是月上柳梢头的薄暮,那么深院闭三句,就是灯火已三更的深夜,而烟柳重三句,则是曙色东方才的黎明了。从时间的推移上,表明思妇凝望之久,痴情之重,在满怀希望的期待中,逐步走向失望的过程。待郎郎不归是作者点睛之笔,又是思妇伤心之语。执此句以回读上文,更感觉其中步步置景设色之妙。

全词以景语为主,只在结尾三句写到女主人公的神态、心态,以此点明主题,强化景语效果。用疏钟、淡月、坠露、昏灯等景物,造成一种凄凉寂寞的氛围,又用纾缓、低沉、呜咽、断续的旋律,加深思妇的无可奈何的愁思。形式上虽然没有出现愁苦的字眼,骨子里却充满着哀怨的感情。

韦庄

韦庄(约836年- 910年),字端己,汉族,长安杜陵(今中国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诗人、词人,五代时前蜀宰相。文昌右相韦待价七世孙、苏州刺史韦应物四世孙。韦庄工诗,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代表作家,并称温韦。所著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有《浣花集》十卷,后人又辑其词作为《浣花词》。《全唐诗》录其诗三百一十六首。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0698c94b44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b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