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学后教美术论文

2022-03-30 08:09:2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先学后教美术论文》,欢迎阅读!
美术,论文

浅谈“先学后教”教育理念与美术教学的结合

共和中学 张惠傈

摘要:新时期的初中美术教育不再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训练,而是一种文化学习,更注重培养人文素养与美术素养,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感知力、想象力、表现力等方面的能力,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通过在美术教学中应用先学后教教育理念,让学生在课前自主地进行先学,教师做到有效的后教,使课堂教学更有效。让学生在生活、学习中建立自信,发现自我,让美术学习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使学生能自主的去学习。

关键词: 先学后教 兴趣 自主探究 合作 创造性思维 探索

《美术课程标准》提出,美术教育必须体现全体性,基础美术教育不是针对少数人,也不是以培养专业美术人才为目的的美术教育而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结合新课程理念,我在美术教学中采用了先学后教教育理念,让学生能通过先学,自主地发现问题,并且通过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锻炼学生主动思维,敢于提出自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能与同学相互合作,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再通过教师的后教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成功、感受到自信,促进其全面发展。



一、以生活情境为导向,激发学生先学的兴趣

先学后教,所谓先学,不是学生漫无目的地学,而是在教师简明扼要地出示学习目标、提出自学要求、进行学前指导后,学生带着思考对课堂知识进行先学并提出自己的问题。所谓后教也不是教师根据自己的备课有序地教,而是要根据课堂中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等形式解决问题。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先学后教,以教导学,以学促教,少教多学,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而要做到在教学中运用先学后教,最重要的就是要激起学生先学的兴趣。

如在14册的美术课本中的,第三单元的《在生活中发现肌理》一课。书本内容主要是欣赏图片,学生们看起来都会觉得比较枯燥,也并不能那么好的理解课本中想让我们发现的自然美。更难激发学生们的兴趣,于是我利用了生活情景教学法导入课堂。首先,上课开始我让学生们自己触摸下身边一些物体的感觉,包括桌子、皮肤、衣服等。这样学生们就会发现一定的差别,皮肤比较细腻,衣服比较粗糙,桌子比较光滑。接下来,让他们去发挥想象,大自然中还有哪些物体的肌理是比较明显的,给他们布置任务,课后去找一些实际的物体带来课堂上,我们可以一起分享和讨论。再次上课,学生们果然带来了很多有趣的东西,有树叶、花生、线等。每个学生都很自豪自己发现的这些肌理,并都为自己发现的肌理做了解释。最后,我建议他们把自己发现的肌理留在画纸上。全班学生兴趣高涨,分为了6个小组,分别用颜料和画纸表现了他们在生活中发现的肌理。完成作品后,学生的内心感受、思维在激烈地涌动着,激发他们想要对生活中的美术了解更多。有了这样的基础,学生对课堂的学习变得主动,对知识的理解变得更有期待,对生活中的实践更感兴趣,学习成了学生自身需要,对知识的探究成了


思维的拓展。学生的先学与教师的后教得到了很好延伸。



二、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形成师生互动的课堂

在探索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法过程中,我越来越认为,教学应该以学生的心灵为起点。这里所说的以学生的心灵为起点,有三层意思:一是要尊重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和认知水平,以此设置教学的高度;二是在备课时,要把自己当学生去研究思考问题,设想学生在看到作品时可能会有什么兴奋点或疑惑点;三是课堂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第一印象(他们对作品的感悟、评价或者疑难问题)开始。道理很简单——教师要让学生先学,教师要与学生一起学!在我上《走进美术》这课时,学生对于作品《父亲》与《粒粒皆辛苦》的欣赏比较,从自身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能力,更是从多方面进行了阐述,发表了自己想法。让学生也能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学会自主探究、自主学习,这样才能形成师生互动的美术课堂。有时候,所谓的引导并非手把手地,而是给孩子们提供一块自由的空间。学生通过这样的自学,对新知获得丰富的感知和初步的理解,发现问题,带疑听讲,在教学中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目标一致,同步和谐,既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有效地克服了学生自学中的盲目性。

三、以体验滋生情感,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美术课程标准》中重视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评价,就是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努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即从过去被动地接受性学习转变为主动的自主性学习。

新教材的课程内容体验味很浓。例如,在上《我是设计师》一课时,其中有一个学生创作设计的过程,就是让学生设计一款老年人用的手机。为了能让学生体验老年人手指不灵活的特点,我在课上准备了老花镜、手套、针和线,让学生戴上老花镜和手套来穿针引线,感受老年人的特点。体验结束后,有学生说:“老年人的视力不好,手指也不灵活,他们用的手机应该是大字体、带语音。还有老年人身体不好,应考虑低辐射的产品。也有学生说:“我认为老年人的手指不灵活,手机的背部不能太光滑,可以有凹凸的造型。“我认为老年人用的手机应有快捷键,比如按一个快捷键就可以打110“我认为老年人视力不好,键盘上的字要大,不适宜小号字体,键与键之间要凸出来隔开,有语音提示功能。他们的耳朵听力也不好,可以带耳机,采用助听器式的也可以。”学生的思维在这一刻被激发出来,学生的想法很多是从体验中来,因为戴老花镜和手套穿针引线太难了,学生对老年人的特点感受很强,说明体验设计很成功。这样才能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思考。教的过程,是学生自学环节的延续和深化。是教师激化学

潜能的过程。

四、注重学生思维,追求教学过程的“随意性”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告诉我们:“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我讲的“随意性”,是指“随”学生课堂表现之“意”,而非教师课前预想的教学步骤的精确性。我们不应抽象地让学生知道某件作品的欣赏要求,而是要让学生在感受图像的同时感受到心灵的触动,进而认识到作品的内涵,从而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欣赏作品。让每一个学生都拥有舒展的心灵、思考的大脑,然后让感情融汇感情,


让思想碰撞思想。作为教师的我们,不能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而应该让学生自己去领悟,哪怕学生只领悟出了五分,也比老师灌输给他的十分强!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即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确确实实地相信每个学生,放手让他们自己学习,要相信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都能学好。承认学生之间存在差异,但是却坚信这种差异是一种可以开发的资源,只要提供必要的学习指导和基本的学习条件,几乎所有的人都能学好。

综上所述,先学后教,看起来主要是学生自学,但教师的引导也很重要,教师要像教练一样对学生给及时的的引导、指正。给他们自己亲身去学习和探索的机会,不怕跌倒不怕困难。教师在需要的时候引导他们走向正确的道路。师生共同去完成“先学”“后教”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06fb08d0360cba1aa811da95.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