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的16个常考题答题模板

2022-03-21 04:06:3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的16个常考题答题模板》,欢迎阅读!
考题,答题,中考,语文,模板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的16个常考题+答题模板中学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在考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中学生在这方面失分很多。下面就中考文中现代文阅读的常见题型及解题技巧一一加以解析。

概括类问题

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回答此题的关键是看文章的标题,文章的标题往往就是全文的线索;其次是关注文中反复出现的关键词语,这个词语一般也就是文章的线索。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文段)的内容。

首先要明白文中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四个要素,然后根据“(何时、何)谁干什么结果怎样或者什么怎么样的思路组织语言。准确、清楚、简洁,不要把概括内容变成了原文复述。4.提取文中的某句话,然后问为什么,原因是什么?把题干代入原文,答案一般就在原文语句处附近。可以直接用文中相关句子作答,也可以对提取出来的关键词进行加工。

鉴赏类问题

1.本文的标题有何作用? 标题通常有以下作用:

(1)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的发展;

(2)总结文章内容、点明主旨(突出主题)(3)形式新颖,吸引读者; (4)反映人物情感的变化。(需注意的是回答时不能全部照搬,需根据文章的内容灵活套用)

2.文中加点词语有何作用(好处、妙处)?一般有固定的答题思路:

(1)动词:生动形象地表现什么,(或传神刻画了事物,,的情状),表现了人物,,的心情(性格)。排比:使句式更整齐,气势更强烈,强调了(事物),,,突出了(人物),,的感情。

1 / 3






夸张:夸大(或缩小)(事物)的大小(长度、速度、性能等)、突出了(事物),,的特点。

反问:这个反问句的意思是,,以强烈的语气表达了(人物),,的态度(观点、情)

设问:开头出现,其作用通常为: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文中或结尾出现其作用通常为:引起了对,,问题的关注(或引人深思),给人以启迪,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引用: (1)

(2)引用诗句,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语言更优美(引用诗句是为了说明,,)

引用故事、神话传说,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 对偶:使文章节奏鲜明,增强文章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4.某段在文中起何作用?

先弄清该段落在文中的位置,再分析其作用。

在文章的开头:引出下文;开头点明故事所要描写(说明、议论)的对象;环境描写:烘托了一种**的气氛,表达了**人物怎样的思想感情(心理)

6.请分析文中**的形象或文中的**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从文中检索关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的描写,提取出关键词来分析人物性格,并对结果进行加工合并。

7.文章运用了对比(伏笔、象征等的表现手法,有何作用?常见的表现手法有对比、象征、伏笔、照应等,每一种表现手法都有其特定的作用。

对比:****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人物(事物),,的特点。

2 / 3






象征:使文章立意高远、含蓄深刻。

伏笔:对将要出现的**事件作暗示,为情节发展作铺垫。

照应:使文章结构严谨,令主题更加鲜明,使文章(故事情节)更加严密。 烘托、渲染:常用来表现环境、营造氛围、抒发感情、突出主题。 深层含义理解类问题

1.分析本文标题的含义。4.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读完本文后的启示。 此类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回答此类问题时,只要符合题干的要求,联系文章的内容,有具体的事例说明,表述合理即可。

3 /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071dd9e1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00eaf2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