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的变迁

2022-03-20 10:58:2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教材的变迁》,欢迎阅读!
变迁,教材

教材的变迁

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小学教材

在北京展览馆“辉煌六十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成就展”大厅里,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带着孙子在科教展区前驻足良久,讨论着各自使用过的中小学教科书。老者熟悉的课本中的英雄,少年多半不知。少年提到的现代诗歌、散文,老者也惊诧于它们进了教科书的殿堂。孙子对竖版、繁体、古老的教材封面颇感新奇,而老者更羡慕现在课本内容丰富、图文并茂。

这就是六十年来新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缩影。从古稀老人到黄发小儿,都在这些新旧不一的教科书里找到自己上学时的影子。老者感慨说,从这一排排教科书的变化中,就可以看出邓小平讲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文革时教材 一九五一年秋,由人民教育出版社仿照苏联教材编写、修订的第一套全国通用中小学教科书出版。五年之后,人教版推出了第二套中小学教材,完全由新中国自主新编,并且之后每隔六七年修订一次,至今已是第十版。

使用时间最长的教材当属“文革”结束后第一套全国通用的十年制中小学教科书。这套教材从一九七八年秋开始一直使用了十五年,直到“千呼万唤始出来”的九三年版九年义务教育教科书正式向全国供应。

伴随着这些教材长大的一代代人,都被打上了那个时代的烙印。从欧阳海、文学到雷锋、陈景润等不同时代的英雄人物,从杨朔的《荔枝蜜》到史铁生的《我和地坛》不同时期的审美趋向,从大篇幅的抗战故事到金庸小说进课堂,教材的变化让很多人想起了六十年经历的教育变革。

文革后小学语文教材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介绍,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以来,国家在实施课程改革的同时开始推进教材多样化建设,全国先后有八十多家出版单位出版了数百种各科中小学教材,教材内容日趋丰富,质量不断提高。 现在的教材

正是从这些教材开始,新中国完成了从成立初期仅有20%的入学率到六十年后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的漫长过程,实现了从最初的每年不足十万人上大学到现在六百万学生共同迈进高校门槛的飞跃。 相关链接:

孤本独绝:辅导作文的最佳教材 课本,写好“人”字故事

《牛郎织女》催生了小学生早恋? 这样的课文能够培养出爱国者吗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080981fc8762caaedd33d4f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