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的开端

2022-07-15 14:19:0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劳动的开端》,欢迎阅读!
开端,劳动

劳动的开端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详写和略写的作用,能分辨课文的详略。

2、重点理解“我”第一次挑煤的经过,体会作者的“劳动的开端’是怎样开始的,并从中得到了怎样的感受。

3、理解课文中4个比喻句表达的意思。了解旧社会穷人苦难的生活,体会我的坚强。 教学重点:

理解“我”第一次挑煤的经过,体会作者的“劳动的开端’是怎样开始的,并从中得到了怎样的感受。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4个比喻句表达的意思。了解旧社会穷人苦难的生活,体会我的坚强。

教学准备: 作者背景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谈话。我们今天一起去体验一下劳动的艰难与辛酸吧。 2、解题。1)板书课题,朗读课题,想一想“开端”是什么意思?(2)作者开始劳动干的是什么?(去煤矿挑煤)3)过渡谈话:当时作者只有多少岁,他为什么要去挑煤呢? 二、细读课文,了解原因

1.轻声朗读课文18自然段。根据自己的体会想想我为什么要去挑煤?从这里可以看出我是个怎样的孩子? 2交流理解。

1 我看着一家人挨饿,我心里像油煎一样。我要用劳动来解除饥饿的威胁。 2 工人劳动的条件怎样? 工人进出„„从窑里拖出来” 用打比方的说法能突出挖煤工人劳动条件太差,干活太累,资本家简直不把工人当人待。 3 我劳动的身体条件怎样? “得了吧„„把你压扁了”

(用打比方的说法写出了“我”当时身体瘦小,无法承担挑煤的中获,但生活所迫,只好硬着头皮去挑。 3.感情朗读。(评价)

师:作者这么小,本该像我们一样,坐在教室里读书学习,在父母的呵护下快乐成长,可他却过早地担起了生活的重担,他第一次挑煤究竟是怎样的情景呢? 三、精读课文,体会艰 1. 默读课文想一想: 哪几个自然段是描写我第一次挑煤的情景?从作者第一次挑煤的过程你体验到了什么?(板书艰难) 2. 画一画。边读边画出你认为值得品位的句子。 3.说一说。从这些内容你体会到了什么?重点读议比喻句,教师点拨。

1)睡的正熟,我忽然摔了下来,好像落在万丈深渊,浑身疼痛。原来桌子被人抽掉,矿上的办事人来开磅称煤了。(板书:动身挑煤)

(用打比方的说法进一步说明“我”被摔得很重,很痛,这反映了矿上办事员得冷酷无情,旧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冷漠,穷人的孩子到处受欺侮。

2)这山原来没有路,那些人踩出来的路极滑了,我一步三滑,肩上的煤筐来回荡晃,像是打秋千。(写出了人小体弱的吴运铎挑煤的不容易,路远且难走,反映出挑煤劳动的艰难)(板书:挑煤赶路)

师:是呀,这可不是一般的“滑”,你能体会这一步三滑的艰难吗?想一想滑极了的小路是怎样的?想一想来回晃荡的煤筐又是怎样的?请带着你的想象和感受再读这段文字。

师:同学们,煤筐回来晃荡,仅仅是因为路滑吗? 生:不是的,还有作者的个儿小,担子重。 师:文中有写担子重的语句吗?找出来读一读。

3)扁担把肩膀压得生疼,担子从左肩换到右肩,从右肩换到左肩,换来移去,两个肩膀


都吃不住劲了,只好停下来歇一歇。(人小担子重)

师:请自由读读这段文字,哪个地方特别能说明作者挑不动煤或担子重?

师:请拿起笔来,在最能体现煤担重的词下面打上三角形。连起来读一读,想一想,肩上的担子能说“移来换去”吗?先移到右肩,再换到左肩。 师:说得好,请你把这种力气越来越小的感受通过朗读体现出来。(生读)读着,听着,我不禁想起同学们在1500米越野跑比赛中的情景,大家一起回忆,好多学生一开头也是跟得上人家的,可后来就渐渐落在后头了,当时你最强烈的感受是什么?最想做什么?

师:同学们,我们赤手空拳尚且如此,何况吴运铎肩上还压着那么重的煤担,他也在赛跑,去晚了收煤站收秤关门了。再想象一下,酝酿一下,再感受一下这种无力、无助和无奈,一起读。 师:(投影)看,这就是挑着煤,走在滑极了的山道上一步三滑的吴运铎,让我们用心看,看仔细一点,你看到了什么?看到他的脚怎么了?再让我们抬起头来看看他的那张脸?他的眼睛?仿佛在告诉我们些什么呢? 师:你看看他的脸,他的眼睛,他仿佛在告诉我们些什么呢?

生:他一脸愁容,他在想,我一定要把煤挑到车站,家里还等着拿米下锅呢? 师:望着他那疲惫的面容,望着他那扭曲的身影,望着他那一步三滑和来回晃荡的煤筐,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想一想,要说真心话。 师:让我们再一次体验作者一步三滑的艰辛,读。

师:多么无力,多么无奈,多么无助的吴运铎,在你的鼓励下,鼓足勇气,爬上山头,已经是中午了。肩肿皮破而又远远地落在后头的吴运铎只得加快脚步赶路,那他有没有把煤挑到车站呢?为什么?请读后面四节,也可以选你特别感动的一节读。(板书:跌倒山腰)

4红肿的肩头跟滚水烫过一样疼,腿上的伤口不住流血,我只好挑着两只空筐回到家里。(用打比方的说法写出了肩头疼痛难忍的程度,说明了挑煤劳动的艰苦。板书:空筐回家) 4.读一读。根据自己的体会有感情的朗读。 5.悟一悟。体悟母亲对儿子的感情。

师:作者劳累了一天,最终遍体鳞伤却一无所获。这是多么心酸艰难的劳动啊!面对此情此景,面对着这一位无力无助而又无奈的儿子,母亲是什么表现? 1)学生交流。

2)根据学生回答深情的朗读。

3)这泪水里饱含着什么?在当时的社会里,仅仅是我母亲在流泪吗? 三、拓展文本,品味坚强

1.从半夜动身到这时候日落西山,作者劳累了一整天,挑回来的是什么? (饥饿和疲劳、遍体鳞伤。

师:劳累了一整天,最终换来的是遍体的伤痕,且一无所获。这是多么辛酸、多么痛心、多么艰难、多么感人至深的劳动啊。面对着此情此景,面对着这一位无力、无助而又无奈的儿子,母亲哭了,而吴运铎没哭,只是轻轻地告诉母亲(齐读)“妈妈,不要紧,我明天还去挑。”你再想一想,挑回家的仅仅是饥饿与劳累吗?

生:我觉得吴运铎挑回家的不仅仅是饥饿与劳累,还把坚强挑回来了。 (板书:坚强)

2.齐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师:这就是受尽欺侮而饱尝人间冷暖的吴运铎;这就是挑不动煤而将煤撒在半山腰的吴运铎;这就是肩肿皮破挑着空筐回家的吴运铎。从此他走上了艰难的生活道路。

3.出示课件,介绍吴运铎生平。 师:从吴运铎的一生来看,这仅仅是一个劳动的开端,更艰难的生活还在后头„„(课件出示) 吴运铎(1917-1991,生于江西省萍乡县,12岁在安源煤矿当上了矿工,受尽了非人的折磨。1938年他毅然投奔新四军,从事机械修理和制造工作。吴运铎多次身先士卒,冒着生命危险做各种炸弹、地雷的试制试验,在一次试验中左腿炸残,左手炸掉四个手指,右眼炸


瞎;在一次爆炸实验中,吴运铎再遭“重创”,左手腕和右腿被炸断,但他凭着坚韧不拔的毅力,一次又一次和死神搏斗。他是我国工兵事业的开拓者,也是新中国第一代工人作家。解放后他根据自己的经历,写了传记《把一切献给党》《劳动的开端》一文就选自本书。 4情流露。

师:面对吴运铎童年生活的苦难,面对他第一次挑煤的辛酸,面对他一生坎坷的革命生活道路,我相信,此时此刻,你肯定有话想说,一句话,几句话,只要是你的真心话,只要是你心里流淌出来的话,请你写下来。 5.交流写话。

生:吴运铎,你真是太坚强了,你这种坚强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生:吴运铎,你受人欺侮,但你没有放弃,因为你知道,你挑的不只是几筐煤,挑起的还有全家人的重担。

生:吴运铎,你是一个坚强的人,一个不服输的人。 6.总结。 师:《劳动的开端》写了吴运铎的童年在煤矿挑煤的苦难生活,同时也反映了旧社会穷人受剥削受欺侮的社会现实。是他一生更是艰难而顽强的。《人民日报》曾发表了一篇题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介绍中国的保尔•的报道,从此“中国的保尔——吴运铎”这个名字就传遍神州大地。和他比起来我们是多么幸福的一代。当他半夜去挑煤时,我们还在甜蜜的梦乡;当他挑煤艰难赶路时我们正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当他带着饥饿和劳累回家时,我们正在和父母玩耍嬉戏。让我们珍惜今天的生活,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个名字:中国的保尔——吴运铎。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下载券 21人已下载 下载

还剩1页未读,继续阅读 4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0878edec453610661fd9f41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