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阅读兴起 传统阅读不会消亡

2022-05-01 18:27: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网络阅读兴起 传统阅读不会消亡》,欢迎阅读!
阅读,消亡,兴起,传统,不会



传统阅读魅力非网络阅读可比

阜南一小 宋玲

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电子图书、数字杂志、手机报纸等新的阅读方式不断冲击人们的传统阅读习惯,尤其是年轻读者,几乎无人不接触网络,对传统阅读的兴趣也日渐淡化。现如今,有一台PDA(掌上电脑)、一个MP4或者一台手机,你就可以随时随地阅读电子书。而据调查,近年来,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有近1/4的读者表示,他们花在读书上的时间正在逐年锐减。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发布的第四次全国国民阅读与购买倾向抽样调查报告显示:我国国民传统介质阅读率持续6年下滑,网络阅读率6年来增加了6.5倍。

如今,网络阅读正成为全社会的一种新的阅读方式。各种电子媒介欣欣向荣,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尽管如此,我认为,传统阅读仍然有很强的生命力和发展空间,传统阅读魅力非网络阅读可比。

总体来说,传统阅读依然处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与网络阅读相比,传统阅读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较之网络阅读、读图思维,传统阅读更有利于培养人们的抽象思维、理性思维,更有利于培养人的文化尊严和文化自觉。因此,首要的还是继续做深做好我们的传统出版,以满足最广泛人们的阅读需求。

读书会促使人们思考,缺乏思维能力的人群是无趣甚至是恐怖的。但在社会中,我们可以看到,到处都是混乱的逻辑。这些混乱逻辑的背后,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人们远离“读书”而导致思维能力下降,对社会问题缺乏深入思考,从而使精神生活边缘化。所以我认为在这个网络快餐时代读书是我们必须坚持的。

一、书,不仅仅是当下的生活,而且是现在、过去和未来文化生活的源泉。是逆境中的慰藉。是人文精神的巢穴,生命的禅堂。它鼓舞着人们的智慧和心灵,帮助我们从腐臭的泥潭中脱身出来。如果没有它们,我们就会溺死在那里面,就会被愚笨和鄙陋的东西活活埋葬。

归根结底一句话,书籍就是一盏神奇的灯。它照亮人们最遥远、也最黯淡的生活之路。这世上,一切都是暂时的,唯有书籍不朽!

网络正以其强大的力量,冲击、影响和改变着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网络里埋伏了无限可能,有的很光明,有的很阴险。有一种悲观的观点,认为终有一天,“读网”会杀死“读书”。从某种程度上说,目前这些新的阅读方式对传统文本阅读方式的‘颠覆’,这种阅读方式不能细细品味,不能好好欣赏,只能算是一种点到为止的浅层次阅读,只能使我们的阅读更具功利性和目的性。从多少年的实践证明:多读书,读好书,养成阅读习惯,能起到修身养性的作用,起到全面提高素养的作用。因此,网络时代的青少年还应该多读书。”是的,书籍对人的能动作用也许只能用“不可估量”来形容。宋人黄庭坚说“三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有了更多的选择,但读书仍然是我们获得知识、培养能力、铸造人格的主要方式。




在网络条件下,传统的读书面临着网络带来的“阅读革命”,新的阅读时代的来临迫使我们思考新问题,譬如:如何读书?

网络条件下的多媒体超文本阅读具有非凡的不可替代性。其优势就是允许把阅读资料和辐射状的补充信息混合起来阅读、使用、收藏。比如,一部卷帙浩瀚的丛书或类书,一部大部头的文库或资料长编,对于大多数读书人来说,随心所欲地阅读、使用、收藏,谈何容易!图书本身占据的空间和购置的经费都是一般读书人难以跨越的障碍。超文本的多媒体阅读就不一样了,不仅购置的经费低廉、所需的空间有限,而且在书籍管理、阅读方式和内容取舍等方面还有着难以超越的优越性。

那么,方便浏览的网络读物真的能代替供阅读的书籍吗?读电脑屏幕跟读书是不一样的。不难想象,一种直观的程序可以把图书印刷和装订的过程讲得非常透彻,但是为了了解一种电脑程序如何编写、如何使用,我们还是需要一本印刷版的手册。”这里对文本阅读物理学意义的阐述,说明了书籍形式阅读的必要;显然,网络条件下超文本阅读,根本无法满足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激发出的方方面面的知识需求,即在读书过程中,读者需要的是和自己一同前行的纸质伴侣,而不是像“导盲犬”那样远远跑在前面的“网络读物”。

问题还不仅仅在于此。读书和教育尤其是和语文教育中人文精神的养成息息相关。众所周知,书籍可以概括全世界、全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精神文明的继承,主要是依赖书籍来完成的,书籍所承载的知识、情感、文明、历史、经验是人的培养、社会的发展不可或缺的资源。一本好书就是一种高尚的精神写照,不仅仅是文字、思想的载体,更是精神、文化的家园,受教育者能够在读书中获得知识、在读书中塑造精神。读书的过程就是受教育者吸取人类智慧营养的过程,只要有了古今中外人类文明精华的滋养,他的精神、人格必然会自成境界,可谓:腹有诗书气自华。

据说,犹太人习惯于在书本里涂上蜂蜜给孩子们读,他们用蜂蜜引导孩子们读书,给自己的民族酿造了甜蜜的未来。犹太人的优势在于在家庭教育中引导孩子们读书,不但重视知识,而且更重视人的整体素质。正因为如此,他们才能在长期的民族灾难中,也能在保持自己的文化的同时吸取所在国的文化,以形成特有的可供文化巨人、精神领袖成长的复合型文化土壤,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是在这样的土壤里成长起来的,心理学家弗洛姆也是在这样的土壤里成长起来的,更多的大师级人物都是在这样的土壤里成长起来的。

二、人的新生命是在不断接收前人的“积累”、不断接收前人创造的文明、不断接受已有文化的滋养和熏陶中成长起来,人类才有了源远流长的“文明”,人类的文明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说到底,人类文明的进程,始终离不开读书和浸润着人文精神的教育

回到本文所要阐述的论题。读书和网络,精神文化教育和网络的零距离,一个实质性问题就是如何处理好网络科技与文化传承的关系。现代科技加快了历史前进的步伐、




提高了人的素质,但是,任何社会,都不能只靠科技来支撑,物质文明必须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这一切还是离不开读书和人文精神教育

然而,科学作为一种人类文化,也不是完美无缺的。它在充当天使的同时,也不自觉地扮演着魔鬼。对科技进步的乐观,对物质增长的贪求,使人类陷入种种困境,那么网络条件下的读书呢?网络世界很精彩也很无奈,且不去说内容上的芜杂,作为一种新的阅读方式,网络条件下的阅读对客观条件的要求极度苛刻,如果你置身荒野,再先进的网络也不如一本小册子有价值。前面说过,网络读书,根本无法满足由阅读激起的全部的知识需求,很容易使整个阅读过程流于浮躁。况且这种摇摆不定的浮躁,极易让读者受到各种干扰,这对于成长中的青少年是不利的,种种迹象表明,形而上的网络文化,对文化根基的修炼、人文情怀的涵养无法达到普通书籍带来的“功效”。

三、进一步说,人文精神的传承具有广泛的覆盖能力和无所不在的渗透性,因此,人文精神和科学技术也不是格格不入的。不过,我们心里清楚,虽说我们拥有了现代化的网络和读书的良好条件,但是急于功利的心境和浮躁的环境使得我们安不下心来细细体会书中的点滴,也就得不到真正成长的机会,当然这并不完全是网络的过错,是我们自己在过多的追求物质的过程忘记为自己充电,当人们变得越来越急功近利,网络平台会加重让一代人的素质受到影响,会把人的素质中(特别是成长中的青少年)的灵魂——民族、精神、文化的东西消失殆尽。这是应该警惕的,因为,消解了理想的价值与意义的时代,助纣为虐的阵线如“无物之阵”(鲁迅语),分明存在,却摸不着,看不见。所以谨记在网络横行的时代我们应该且必须坚持读书而且读好书!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089d81274afe04a1b171de9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