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时代老年人何去何从

2023-03-25 18:30:2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数字化时代老年人何去何从》,欢迎阅读!
数字化,何去何从,老年人,时代

数字化时代老年人何去何从

作者:胡洁人 梅书琴

来源:《检察风云》2021年第06

数字化时代的来临对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挑战,值得各方关注并为他们提供一个更为多元化和友善的生活环境。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我国已正式进入数字化时代。数字化成为推动社会变革的主要力量。在线预约、网购车票、在线付费、扫码点餐、网络购物、网络转账应运而生,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似乎都与数字化紧密相关。尤其是在线支付、线上预约、人脸识别等技术已成为银行、医院等公共服务机构必不可少的辅助工具,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改变。

根据网信办发布的第46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至20209月,中国网络用户中60岁以上的群体占比为10.3%,约为1.4亿人。然而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9末,中国60周岁及以上的人口为2.5亿人,这意味着在我国有约1.1亿名老人缺乏上网条件或上网能力。数字化时代为年轻群体带来的红利,间接使老年人的生活陷入了某种程度的困境,尤其是对于高龄、农村地区、收入较低的老年人群体更是如此。

《老龄蓝皮书2019》提供的一组数据显示,在中国老年人中,未上过学和只上过小学的老人占比较高,超过老年总人口的70%教育程度对老年人生活质量有直接影响,特别是在当前的信息社会,受教育程度较低的老年人在获取信息、使用电子设备等方面都有较大困难,很容易被社会所淘汰,其生活质量很可能会降低。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第一章第三条规定,人民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货币,以人民币支付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一切公共的、私人的债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收。但是在数字化时代,出现了商户不愿意收取现金的现象。例如,2018年一位近70岁的老人在黑龙江鸡西市某超市购物,由于当天客流较大,老人排了许久的队才轮到他付钱结账。当老人拿出现金准备付钱时,却被超市收银员拒收。收银员表示,只接受微信支付,不收现金。因老人无微信支付,双方发生了冲突。在数字化时代与老龄化时代交融的现代社会,类似的事件并不少见。

过去人们在银行存取款基本都使用存折,老年人已经养成了习惯。现在老人们领取养老金都使用社保卡,可以直接在ATM上操作。不少老年人因对ATM不熟悉,取钱时经常多次输错密码,导致卡被冻结,需要次日去柜台解冻,非常不方便。此外,现在医院都流行线上预约挂号的形式,有些门诊不预约就不能看病。不少老年人不会使用此功能,这对于他们而言十分不便——到医院排队半天,却被告知号已挂满。又如网约车的出现,老年人出门在外打不到


出租车的现象频频出现。还有一些公共交通的车站为了实现高效快捷,取消了窗口售票,导致老年人出行艰难。

数字化时代,大多数老年人较难享受到科技发展带来的便利。艾媒数据中心的调查数据显示,在2019年中国网购人群的年龄分布中,3140岁的用户占了33.3%2630岁的用户占了25.3%4150岁的用户占了17.1%25岁以下的用户占了13.6%51岁及以上的用户仅占10.7%。这说明我国大多数老年群体并未享受到网购带来的便利。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结合疫情防控的需求,为方便市民工作、生活、出行的需要,防止高风险地区人员和高风险人群无序流动,公民必须出示健康码健康码的出现对我国的疫情防控工作起到了重要、积极的作用。但许多老年人使用的是非智能手机,不具备智能手机所有的功能,无法加载健康码”;与此同时,即便拥有智能手机的老年人,也有很大一部分不会使用健康码功能。而且,由于健康码会定时更新,需要随时重新登录、验证及进行人脸识别,间接地给不少老年人的外出通行增添了麻烦。

在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显著的当下,老年人能否享受科技带来的福利以及如何安享晚年,成了衡量社会幸福度及和谐度的重要指标。寻找替代方案,为老年人提供绿色通道,解决老年人数字化难题,具有必要性和迫切性。

首先,政府机关和相关部门应为老年人提供专属绿色通道,协助老年人使用手机办理各项业务。从宏观层面而言,政府应出台专门政策,减少老年人享受信息化成果存在的障碍;微观层面看,鉴于老年人融入数字化时代存在困难,社会应适当为老年人提供一些过渡期策:一方面应尽可能提供数字化之外的替代方案,保留柜台办理的传统方式;另一方面,可以安排工作人员或志愿者为老年人提供信息引导和人工帮扶服务,提供具备授权代理、亲友代办功能的政务服务平台,为老年人解决潜在的使用难题,减轻数字化对其造成的负担。 其次,传统与现代结合,不要让手机成为出门必需的工具。在医院、地铁站、公交站、超市、商场等老年人日常经常出入的场所,应提供其他方式,满足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的需求。保证多元化是为老年人营造友好社会环境的基础。此外,在疫情防控的背景下,各地不应该将健康码作为唯一的出行凭证,特别对于没法展示健康码的老年人,应该允许其凭有效身份证件、纸质证明等依据作为通行手段。社区特别是社工应该为隔离在家无法出门办理各类业务的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

其三,积极引导和鼓励老年人学习使用智能手机,让家庭和社区成为帮助老年人跨过字鸿沟的主导力量。家庭和社区应当成为帮助老年人融入数字时代的主要力量。社区和社工应宣传引导辖区内的子女,共同帮助老年人学习使用智能手机的各类功能,如视频聊天、随申码使用、通过社交软件进行交流联系等,让他们体会到数字化时代的乐趣提升其接受和使用手机的意愿。同时,可以通过在老年大学、退休中心等场所为老年人免费提供知识性讲座和培


训,利用线上线下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引导老年人学习体验新科技,助力老年人融入信息化时代,提升其数字化体验。

其四,企业应增强社会责任感,积极打造更多适老化的产品。我国虽已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但社会的思维和主体却是年轻化的,大部分科技产品的研发者都是年轻人,他们在开发产品时,往往会忽略一些老年人的实际需求。不少老年人反映智能手机页面字体过小,忽略了他们视力衰退、听力减弱等身体问题。各类App页面展示的功能过多,不够简洁明了都导致老年人理解和使用的困难。因此,对于企业而言,应该提高服务水平、服务意识和人文关怀程度,在开发技术时应充分考虑老年人的兴趣和需求,推动与老年人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服务网站、媒介的适老化改造。



总而言之,在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和数字化的时代大背景下,为老年人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是提升我国城市核心竞争力、软实力和人文关怀的重要方面。唯有社会各层面都重视和行动起来,方可协助老年人跨过数字鸿沟,让老年群体感受到幸福、体验到科技发展带来的红利。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08c31f2574eeaeaad1f34693daef5ef7bb0d1264.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