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关雎》

2022-09-09 16:03:2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关雎》》,欢迎阅读!
关雎,下册,人教,语文,年级

《关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 了解“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

3. 通过形象思维、想象增加诗词积累,提高学生诗词鉴赏的能力。

4. 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 重难点: 1. 运用朗读手段感悟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2. 体会“赋、比、兴”表达效果。 教学过程:

一、 培养兴趣,走进诗经 1. 走进诗经

《诗经》,穿越了西周到春秋长达 500年的岁月风尘,在历史的长河中缓缓流淌,幻化出万千

情,或是浅吟低唱,或是钟鼓齐鸣,颂声煌煌,歌声悠扬。《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原名为《诗》,汉代被儒家奉为经典,改称《诗经》,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 305篇,也称“诗三百”。《诗经》以其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思想性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无比生动的 社会历史画卷。《关雎》是《诗经》第一篇,是爱情诗的开山之作。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 哀而不伤。”其声、情、文、义俱佳,足以为《风》之始,三百篇之冠。 2. 《诗经》中的“六义”

“风、雅、颂”三种诗歌形式与“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被统称为《诗经》的 “六义”,成 《诗经》最具代表性的六个特点。

“风”是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包括十五 “国风”,即十五个地方的民间歌谣。 “雅”是周 王朝直接统治区的音乐,有较强的形象性和感染力,雅诗分为 “大雅”和“小雅”。 “颂”即祭

和颂圣的乐曲,颂诗的内容多是歌颂周王朝祖先的“功德”,常在祭祀宗庙时演出。颂诗具有极为浓 厚的宗教文学色彩,形式较为古板呆滞,诗歌语言也显得典雅沉重。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就是说,赋是直接铺陈叙述。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即比喻,明喻和暗喻均属此类。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即起兴,用其他东西引出要说的内容。 二、 读全诗,整体感知

1 •教师指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1) 学生朗读,正音

睢鸠(j gi一种水鸟。窈窕(y coti OD):文静美好的样子。逑(qi:配偶。寤寐(wfmei): 这里指日

日夜夜。寤,醒时。寐,睡时。 (2) 指导整体朗读:

诵读提示:四言诗的诵读,一般读成“二、二”节拍,即读二字后稍作延长或停顿。 (3) 提示内容朗读:

第一节雎鸠和鸣于河之洲上,品德好的美丽女子,是君子的好配偶。这一章的佳处,在于舒缓平 正之音,并以音调领起全篇,形成全诗的基调。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统摄全文。

第二节、第三节中的“求”字是全篇的中心,写深切的思慕和求而不得的忧思。声调亦迫促,与 前后平缓之音有别。

第四节、第五节写求而得之的喜悦。曰“友”,曰“乐”,用字自有轻重,深浅不同, 应读

出兴奋和快乐之情。

2 •教师范读,为感悟理解课文创设氛围。


3 •学生结合注释,译读全诗

教师提示:诗歌重在想象、联想,对于字面意思不必字字落实,可以疏其大意而不求甚解,但

重点字词,关键字词要落实。

4.学生齐读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三、 读全诗,把握文意 1. 学生思考:这首诗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教师小结: 这首诗很短 很完整,既写对爱情求而不得的相思之苦, 但又不陷于难以自拔的低沉哀吟, 是一首古老而优秀的民 作品。看来,冠于《诗经》之首的《关雎》的确名不虚传。)

2. 学生讨论:既然大家都认为它是爱情诗,那么它是如何抒发相思之情的

全班同学分成三组,围绕

“如何写这位男子的爱恋、相思、梦幻”展开讨论交流、评价。

(教师小结:作为一篇爱情诗篇,这首诗写思慕,写追求,写向往,既深刻细微,又止所当止。一条 清清的河水,河中水波荡漾。水中有座芳草萋萋的绿洲,绿洲之上一对水鸟正在伸长脖颈一唱一和地 关关鸣叫。河的两岸长满了葱绿的荇菜,随着微风参差摇摆。要采摘它们需要时左时右地努力。美丽 的姑娘啊,要得到你的爱情,不也跟采摘荇菜一样,要想尽办法去接近!文静美丽的姑娘啊,醒着梦 里追求她。美好的姑娘难追求啊,白天黑夜想念着她。绵长的思念啊,教人翻来覆去难入睡……) 四、 读全诗,鉴赏艺术手法

学生思考:本文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生交流讨论。

(教师小结:《诗经》的形式基本上是四言诗。章法上最具特色的一点是“重章叠咏”。所谓“重章 咏”,是指一首诗的各章,不仅句数相等,而且语言几乎完全相同,中间只变动几个字,甚至只变 动一两个字,以重复歌咏的一种形式。

《诗经》的这一突出特点,同样与音乐曲调中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知道,当人们产生了强烈的感情 冲动的时候,“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往往喜欢从流行曲调中挑一支熟悉的, 配上词唱唱。而《诗经》的时代,流行于民间的曲凋一般都比较短小。 唱了一遍,常常感到兴犹未尽, 于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唱。如果许多人在一起,便一人唱,众人和,直到唱痛快为止。每重唱一遍, 只变动少数词语,最简单。最容易传唱,最便于记忆。当然也就最乐于为人们所采用了。重章叠咏形 式的运用,对深化意境,渲染气氛,强化感情,突出主题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同时,它还有效地 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造成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的美,带给人一种委 婉而深长的韵味。) 2.学生讨论:本诗写男子的一片情思,却以“关关雎鸠”开头,这种表现手法叫什么



教师小结:是兴中有比,兴比自然。比兴的手法,不仅表现诗人的感情,而且有助于对事物的刻画, 加强了诗歌的生动性和鲜明性,大大的丰富了诗歌的表现手法,可以在短小的篇幅中创造极为动人的 形象和境界。这一手法,在中国诗歌中一直继承和发展着。 五、 展延伸,欣赏比较 六、 完《关雎》,大家认为应该如何看待爱情观?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0942a75072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bc.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