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中的腊月

2022-10-26 20:12: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古诗词中的腊月 》,欢迎阅读!
古诗词,腊月

古诗词中的腊月

作者:张

来源:《新教育·校园版》 2020年第1





在中国民俗中,我们把农历十二月称为“腊月”。之所以叫“腊月”,是因为“腊”是古代祭祀祖先和百神的“祭”名,有“冬至后三戌祭百神”之说,即每逢冬至后的第三个纪日干支中含有地支“戌”的日子,南北朝时期固定在十二月初八日,汉族民间都要猎杀禽兽举行大祭活动,拜神敬祖,以祈福求寿,避灾迎祥。这种祭奠仪式称为“猎祭”。因“腊”与“猎”通假,“猎祭”遂写成了“腊祭”,因而年终的十二月被叫做腊月。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下令制定历法,将冬末初春新旧交替的十二月称为“腊月”,十二月初八日叫“腊日”。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腊月”里都有很多特殊的民风民俗。早在周代时,不论官宦之家还是平民百姓家,年底都要举行一次“岁终之祭”,规模之盛大隆重为一年中之最,这次祭祀活动的名称就称作“腊”,有多种古籍为证:《玉烛宝典》:“腊,一岁之大祭。”《独断》:“腊者,岁终大祭。”《荆楚岁时记》:“孔子所以预于腊宾,一岁之中盛于此节。 ”在我家乡的腊月里,忙碌了一年的乡亲们早就开始忙年,从喝喷香的腊八粥开始,人们要扫尘、请香、祭灶、封印、做豆腐、杀年猪、打年糕、炸丸子、灌香肠、唱大戏、闹花灯、写春联、剪窗花、贴门神、挂灯笼、办年货,直到除夕夜。一切有条不紊,一切井井有条。响亮的鞭炮声,大人们的欢笑声、孩子们的嬉闹声,汇成了一幅欢乐的民俗风情画。

古代很多文人对腊月都有一种特设的感情,描绘腊月的诗词有很多。“日躔星记,大吕司晨。玄象改次,庶众更新。岁事告成,八腊报勤。告成伊何,年丰物阜。”这是晋代诗人裴秀的《大腊》,描绘了人们在闲冬腊月,摆上酒肉祭祀、感谢百神福佑万事成功的场景,把腊月祭祀和会饮的盛况刻画得淋漓尽致。古代,腊是人们祭祀先祖和百神的一种活动。用腊祭神,所以便把祭日称为腊日。这腊日又在农历十二月,故农历十二月称为腊月。《说文解字》有言:“腊,合也,合祭诸神者。”

唐代诗人中描写腊月的诗词有很多,如杜甫在《腊日》一诗中写道:“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侵凌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纵酒欲谋良夜醉,还家初散紫宸朝。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罂下九霄。”诗人有幸参加腊日的一次朝会,虽是隆冬腊月,但已露出风和日丽的春意,似乎看到草已萌,柳已绿,高兴之余准备辞朝还家。表达了诗人十分欢欣的心情和焕然一新的精神面貌。唐代诗人李贺的《马诗二十三首 其二》:“腊月草根甜,天街雪似盐。未知口硬软,先拟蒺藜衔。”虽重点写的不是腊月,但却表现了腊月的一些特点。骏马在寒冬腊月无草可食,饥肠辘辘,只能到白雪覆盖的土里寻找草根,这时连草根都变成了甜的,就算是碰到了带刺的蒺藜,也要把它吃掉。

进入腊月,离年就不远了。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又称“小年”,主要有祭灶和扫年两项活动。东汉崔寔《四民月令》:“腊月日更新,谓之小岁(小年),进酒尊长,修贺君师。”每到这一天,人们要添买糖瓜,以祭灶神,祈神保佑来年家家平安、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正如《敬灶全书》里所写道:“受一家烟火,保一家康泰;查一家善恶,奏一家功过。”旧时,差不多家家户户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到了腊月二十三这日便要升天,去向天上的玉皇大帝禀报人间各家善恶功过。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的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0afc6e0031d4b14e852458fb770bf78a64293a1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