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奇松》教案,说课

2022-07-12 11:51:0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黄山奇松》教案,说课》,欢迎阅读!
黄山,教案



《黄山奇松》教案

第二课时

教材分析

课文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的喜爱和赞美

之情。文章先总体介绍黄山奇松“潇洒、挺秀”的身影,然后具体描绘三大名松,最后对其他的松树稍加点染。写三大名松,运用拟人的手法,既生动形象,又暗示名字的由来。 学情分析

由于我班大部分学生没有去过黄山,而他们对于黄山奇松的探知欲是十分浓厚的,

极为有限的课本文字、插图,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大,注意力难以集中。而多媒体课件能给学生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教学信息,营造出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真正实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机整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通过朗读感悟文中新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

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屹立”“郁郁苍苍”造句。 4、观察图片,任选一种松树,仿照课文写一段话。 教学策略

1、提炼主线。以“黄山奇松”奇在哪儿为主线展开教学活动。

2、创设情境。通过视频、音频、文字、图片等,创设情境,让学生进入“旅游”境

地,感受黄山松树的奇美。

3、朗读感悟。让学生反复朗读,通过对关键词句的品味、联想,感受黄山松树的潇

洒、挺秀。

4、化语为画。学生读懂文本语言、浮现语言形象,用简笔画绘制名松形象。 5、读写结合。仿照课文写法,自选一种松树试着写一写。 课前准备:

在网络教室,教师设计网页放在学校服务器上 教学步骤:

一、导入课文

1、请同学们说说你知道哪些闻名中外的风景区和旅游胜地?

[调动学生直接、间接的经验,唤起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2、今天,让我们一起去被人们称为“天下第一山”的黄山去看一看,好吗?(板书:黄山)打开网页,进入“黄山旅游” 观看录象和图片,说说自己的感受。

[儿童的思维来自对世界的好奇与惊诧。网络的视频播放生动直观,使学生入情入境,对黄山产生直观感知以及各自的体验,激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3“黄山四绝”闻名于世,而人们对“奇松”则情有独钟,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仔细观赏一下这些奇特的松树吧。(补充完整题目:奇松)

[据题提出阅读专题一个,既培养了学生的质疑能力,又能以此为主线,展开自主学习系列活动。]

4、据题质疑:黄山松奇在哪儿? 二、初读感知




1、进入“阅读指南”的“整体感知”,呈现:

[整体感知课文,落实自主学习理念,人人参与读书活动,围绕阅读专题,接触文本语言,感知课文内容,初步了解松树之奇,以培养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把握能力。]

1)自读课文,读得正确、流利,并结合上下文初步领会生字词的意思,不能解决的加下划线。

2)三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 3)简要说说黄山松奇在哪儿? 2、自学课文 3、读后检测交流

4、简要说说黄山松“奇”在哪儿?

5、小结:黄山松非常奇特,那就让我们再读课文,细细地去感受一下。 三、精读第一节

1、进入“阅读指南”的“整体感知”,呈现: 1)默读第一节,想想黄山松奇在哪儿? 2)联系课文说说“四绝”“情有独钟”的意思,有困难的可以访问“说文解字” [访问“说文解字”,可让学有困难的学生得到指点帮助,是面向全体学生,实现因材施教的具体体现。]

2、学生返回首页自学 3、同桌讨论

4、学生显示网页内容进行交流 1)学生读第二句,抓住“潇洒”“挺秀”体会,并点击第二句话,出现黄山全景图,展示黄山松潇洒挺秀的身影,体会黄山松的奇特。 [语文姓“语”,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同样十分注重语意的领悟和把握。] 2)读好第二句

3)学生点击第一句话,联系“说文解字”,展示“黄山四绝”的图片,理解“四绝”的词意。

4)打开“说文解字”,理解“情有独钟”的意思。 5)读好第一句话,读出人们的喜爱之情。

5、齐读第一节,再次完整地感受黄山松的奇特。 四、精读第二节

1、进入“阅读指南”的“第二节导读”,呈现:

1)读读描写三大名松的语句,想想从哪些重点词语中感受到名松的奇特呢?加上下划线,并说说是怎么体会到的。

2)联系课文说说“饱经风霜”和“郁郁苍苍”的意思,并用“郁郁苍苍”造句。有困难的可访问“说文解字”和“造句指南”

3)你能通过想象任选一种名松,把它的形象画下来吗?你可以进入“创造天地”试一试。

[利用网络优势,给学生创设创造性学习的空间。学生自读自悟,感受三大名松潇洒、挺秀的身影,语感得到培养。在感受的基础上,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用电脑绘画这一学生极感兴趣的方式,让学生描绘“内心视像”,在相互评价中碰撞出创新的火花。 ] 2、学生自学,同学之间可以交流讨论 3、学生显示网页内容进行交流。 1)感受“迎客松“之奇

A、学生读写“迎客松”的句子,抓住“遒劲”“饱经风霜”“郁郁苍苍”“斜伸”等




词体会,并点击这句话展示“迎客松”的图片,进一步感受迎客松的奇特。 B、部分学生把优秀的画作传送到大屏幕,图文对照,师生点评。 C、读好这段话,读出迎客松的奇特和人们的赞美之情。 2)感受“陪客松”之奇

A、学生读写“陪客松”的句子,抓住“如同”“绿色巨人”体会,并展示“陪客松”的图片进一步感受陪客松的奇特。

B、部分学生把画好的陪客松的画发送到大屏幕,师生点评。 C、读好这句话。

3)感受“送客松”之奇特。

A、学生读写“送客松”的句子,抓住“蟠曲”“天然盆景”“向山下伸出”体会奇特,并点击这段话出示“送客松”的图片进一步体会。

B、学生把画好的送客松的图片传送到大屏幕,图文对照,师生点评,进一步感受送客松的奇特。

[展示是最好的学习。为了展示,学生会以自己最大的负责的精神完成自己的作品。在发布自己作品的同时,学生能品尝到成功的快乐,激发起内心的创造欲望,有利于个性的发展和创造力的养成。 ] C、读好这段话

4)齐读写三大名松的句子,整体感受他们的奇特。 5)看图描述三大名松。

4、部分学生把造的句子发送到大屏幕,师生点评。 五、精读第三节

1、进入“阅读指南”之“第三节导读”,呈现:

1)默读第三节,想想“千姿百态”是什么意思?文中列举了哪些不同的姿态?可以进入“图片集锦”欣赏千姿百态的松树。

2)理解“屹立”并造句,有困难的可访问“说文解字”和“造句指南” 3)你能选择一种最喜欢的松树,学习第二节的写法,给它配上几句话吗?

[让学生选择最喜欢的写一写,并发布到网上,把作品展示给大家。充分体现了自主学习,实现了读与写的完美结合。 ] 2、学生自学

3、学生打开网页交流

[利用网页,展示更多的黄山松的形象,加深学生对黄山松树之奇的感受。] 1)展示图片理解“千姿百态”“屹立”“斜出”“仰”“俯”等词,,体会松树姿态之奇。

2)部分学生把写好的片段发送到大屏幕,师生点评。 3)读好这一节。 六、总结全文

1、读了《黄山奇松》,请你说说黄山松奇在哪儿?

2、读了《黄山奇松》这篇课文,你是否觉得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黄山奇松的赞叹之情?如果是,请你浏览全文,举例说说。

[整体感知—部分精读---回归整体,这一教学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引导学生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则能使学生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 七、课外延伸

读完课文,你还想知道什么?可以进入“人文地理”和“推荐网站“查阅相关资料。 寿县大光小学:余钱付。2013.11.2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0bd6db41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bf.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