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的“形散神聚”

2023-04-04 17:00:2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散文的“形散神聚”》,欢迎阅读!
散文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散文的形散神聚

作者:曹保顺

来源:《作文周刊(高中·人教版)》2010年第23

散文似乎给人一种的印象——它的选材宽泛而随意,它的写法挥洒而纵横,它的表达多样而丰富。散文的选材看似随意,实则有内在的联系。如果说这如水之流淌,“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那么就如河道,引导、制约着水流淌的方向,使其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正如现代著名作家秦牧所说的那样:如果材料是散落的珍珠,那么思想就是一根红线,串联起颗颗珍珠。散文的形式看似松散,却贯串着一个主题,这个主题就是。另外,散文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常常把抒情、状物、写景、说理、叙事等内容综合起来,以作者的感受、思想为主,信笔写开,这就是散文中的形散神聚

选材的形散神聚。与其他文体相比,散文的选材可谓是最为广泛的。它可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也可以描述社会现实、风土人情等。凡是能给人以思想启迪、美的享受、情操的陶冶,使人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心旷神怡的内容,都可以成为散文的题材。在散文中,材料也往往是很散的。如著名作家汪曾祺的散文《槐花》(片段):“玉渊潭洋槐花盛开,像下了一场大雪,得耀眼。来了放蜂的人,蜂箱都放好了,他的也安顿了。一个刷了涂料的很厚的黑色的帆布篷子,里面打了两道土堰,上面架起几块木板,是床。床上一卷铺盖。地上排着油瓶、酱油瓶、醋瓶。一个白铁桶里已经有多半桶蜜。外面一个蜂窝煤炉子上坐着锅。一个女人在案板上切青蒜。锅开了,她往锅里下了一把干切面。不大会儿,面熟了,她把面捞在碗里,加了作料,撇上青蒜,在一个碗里舀了半勺豆瓣。一人一碗。她吃的是加了豆瓣的。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写了槐花的开与落、女人下面条、女人与放蜂人的相识、女人与放蜂人的孙子的相处等都可说是闲笔,些似乎与放蜂都没有什么直接的联系。但这篇文章通过叙述作者对放蜂人生活的见与闻,意在表现一种悠闲自得的生活状态。尤其是对像下了一场大雪,白得耀眼的槐花的描写,既紧扣题,又突出了作者所褒扬的纯净之美。这篇文章充分体现出散文选材的形散神聚的特点。 结构的形散神聚。在结构上,散文没有统一或严格的结构模式,可谓不拘一格。结构、格局都是依照抒发感情的需要来安排的。如著名作家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片段):“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是笑得咳嗽起来。鲁迅先生走路很轻捷,尤其使人记得清楚的,是他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顾一切地走去……鲁迅先生包一个纸包也要包得整整齐齐,常常把要寄出的书,鲁迅先生从许先生手里拿过来自己包,许先生本来包得多么好,而鲁迅先生还要亲自动手。这些仅仅是摘录的一些片段,而全文就是由这些看似零碎的段落连缀而成的,写鲁迅喜欢的口味、陪客、工作,写鲁迅的笑、走路的轻捷、饮食……结构上完全是随意组合的,没有总起、分述、铺垫、照应等。如果说萧红的回忆如涓涓细流,随心流淌,那么她对鲁迅先生的尊敬、怀念就如河道,牵引着这回忆的细流。正是由于采用了这样的结构,作者的娓娓叙述让读者觉得分外亲切自然,而鲁迅先生的音容笑貌也宛如在我们眼前。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表达的形散神聚。散文素有美文之称,它除了有优美的意境外,还有清新隽永、质朴无华的语言,寥寥数语就可以描绘出生动的形象,勾勒出动人的场景,显示出深远的意境。如郑熙青的《走过废墟》(片段):“于是,我便天天骑着车在高楼的废墟中来来往往,感受着一天百变的新景观,希望最好能在其中找到余秋雨《废墟》里那种苍凉和深沉的历史氛围。可是不幸得很,走过废墟有时是一件极其痛苦的事:干燥的春天空气加上拆楼引起的飞扬的尘土,真以为北方的沙尘暴袭击了南京。刚刚爆破过后的楼房一层一层奇怪地垒着,却没有什么灾难过后的悲壮气象。几块碎水泥板和烂砖头懒洋洋地躺在非机动车道的正中央,使早上习惯于在车流中赶时间的人们不由恼火万分。不知拆楼时出了什么问题,十字路口旁边的消防龙头怒发冲冠地漏水了,水柱飞扬起好高好高,做着斜抛运动。艺术家也许会认为这种景象很美,除非你被迫经过这美丽的水柱。在这篇文章中,作者较好地做到了表达的形散神聚。句式有长有短,较多的是长句,其中更有似乎是少点了标点符号、一气呵成的句子,这样不合常规的句式很适宜宣泄作者的怨气。风格亦庄亦谐,希望最好能在其中找到余秋雨《废墟》里那种苍凉和深沉的历史氛围”“十字路口旁边的消防龙头怒发冲冠地漏水了,水柱飞扬起好高好高,做着斜抛运动”,作者故意用这样严肃的笔调来描写令人生厌的事物,寓谐于庄,恰成反讽。不拘一格的表达,归之于对废墟毫不掩饰的厌恶之情。

需要注意的是,好的散文,自然能体现形散神聚的特点,而如果仅仅是形散神聚,却不能成为一篇出色的散文。因此我们不能单纯地去追求散文的形散神聚,而应从基本的写作训练入手。只有把基本的写作训练问题解决了,才是广阔的,有生气的;才是兼收并蓄的,深沉的。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0c541cf8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856d5dc.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