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中“雁”“燕”意象比较

2022-08-17 15:11: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古典诗词中“雁”“燕”意象比较》,欢迎阅读!
古典诗词,意象,比较,燕”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古典诗词中”“意象比较

作者:张琳

来源:《语文建设》2015年第02

胡应麟在《诗薮》中曾提到:古诗之妙,专求意象。一篇成功的诗作,往往具有独创性的意象。飞禽走兽,莫不入文人笔下,花鸟虫鱼,无不显诗人才情。因而意象是中国古典诗词创作与鉴赏的核心,是中国诗歌的传统,也是最基本的艺术符号。鱼传尺素,蝉寄高远,这些意象无不寄寓了诗人无限的情思,也留给了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它使古诗词更生动形象,更具审美价值。

在古典诗词众多的意象当中,有两个意象为古典诗人所格外关注,频频用于诗歌创作中,寄托诗人无限的情思和独特的感受。它们便是雁和燕。雁和燕都是随着季节冷暖南北迁徙的鸟类,冬去春来,它们按时往返;雁和燕又都是相对温和的鸟类,羽色温润,叫声也较为柔和,这些特点都与中国古代文人的诚信、儒雅很相似,难怪它们会成为古代诗人笔下的精灵。早在《诗经》中就有了它们的踪迹:鸿雁于飞,肃肃其羽。之子于征,劬劳于野。”“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丁野。

同样作为诗词中的意象,它们却代表了不同的文化内涵。

首先,同样代表季节的更替,它们却代表了不同的季节,蕴含着不同的情感。

由于大雁人秋南徙,因此雁是秋景中经常出现的意象。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的出现常与秋日的来临、时间的流逝等内容紧密相连。在很多情况下,鸿雁都是以悲秋伤怀的形象出现在文人墨客笔下,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有谁能像陆睿那样愁绪之凝重,湿云粘雁影,望征路愁迷,离绪难整;虽然雁让人不免产生悲秋伤怀之感,但是每当看到鸿雁组成整齐的行列,布阵南征,有时也会让人心胸开阔,精神振奋。鸿雁擅长长途迁徙,在天空中飞翔时队列整齐,雄健有力,能给人以坚忍强劲的审美感受,如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如果说雁是秋口的代言者,那么燕就是春天的象征。在众多的古典诗词中,燕子都以它轻盈的姿态穿梭于春日的诗句中。相传燕子于春天社日北来,秋天社日南归,晏殊《破阵子》中就写道: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古人将燕视为司春之官、春归之兆,而春又是自然中最有活力充满生机的季节,因此诗人经常选择燕的形象来寄托对自然的亲近、喜爱和展现内心深处纯真的情怀。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H艮,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这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诗人骑着马欣赏西湖早春的旖旎春光,湖面春水、白沙堤、白云连成一片,好一个生机勃勃的画面。归来的燕子开始啄泥筑巢,充满活力与生机的燕子,创造出春色喜人、生意盎然的意境。此时此刻让人感受到的只有眼中的美丽早春风光和内心的恬静闲适自得。就连以沉郁顿挫诗风闻名于世的大诗人杜甫也曾写下这样欢快的诗句:细雨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0e2672c2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732755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