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与“雁”意象之异同

2022-04-05 14:08:3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燕”与“雁”意象之异同》,欢迎阅读!
异同,意象,燕”与



意象之异同

翻开中国古典诗卷,自《诗经》开始,花鸟虫鱼就和诗人结下了不解之缘,成为我们所熟悉的意象。纵观唐诗宋词则是唐宋词人在创作时使用得较为频繁的两种意象。



燕与雁同属候鸟,也都承载和表现了某种情感,如伤春、悲

秋、感怀时事、寄意相思等情感,它们有着诸多的相同点。然而不同的因素可能造成不同的特征,相同的因素又会造成不同的特

征。故而这两个意象所表现的内涵与意境以及在唐诗宋词中的作用却同中有异。



一、异:燕伤春,雁悲秋

燕子和大雁是忠实的候鸟,秋冬时节飞向南方,开春之后又往北飞。在这春去秋来、南来北往的迁徙中,燕和雁充当了季节的使者,因此暗示了季节的变迁。然而同为候鸟,我们又不难发现燕和雁所表征的季节却不尽相同,春习惯了燕的呢喃,而秋则放任了大雁的悲啼。出现的词作大多是描写春景的,而有关意象的词则通常写秋景。如:燕子呢喃,景色乍长春昼。(宋祁《锦缠道》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



二、异:传情慰思痛离恨

作为传信的工具,燕子和大雁在天空中飞翔的双翅,开启了文人浮想联翩的思维空间,成为他们寄托感情的基点,是他们喜用的意象。如贺铸的《点绛唇》有:风留住,绿杨归路,燕子西飞去。《声声慢》云:雁未必相识,却云‘旧时相识’者。寄怀乡之意。然而与燕子意象不同的是,作为传信的使者,又似乎不仅限于传达儿女私情,使人沉浸在你侬我侬的温乡中,而奔向了纵怀古今、悲慨忠愤的忧国忧民的爱国情绪中,其承载的情感力量更大。如张元幹《贺新郎》雁不到,书成谁与?目尽清天怀古今,肯儿曹恩怨相尔汝。雁来到衡阳却得不到消息,叹别离之苦,然痛别之中是胸怀天下、心系国事的伟大理想和抱负,更加开阔了词的意境。



三、异:羁旅愁思感飘零

在这一点上,燕和雁似乎走向了一致,只是雁更多的是把飘零带到了苍凉荒萧的边塞之境,越发勾起了词人的沧桑凄凉



之感。

四、异:物是人非叹兴亡






晚唐至两宋期间,在经历了盛极一时的大唐灿烂光辉之后,慢慢走向下坡,安史之乱、农民起义、内忧外患……此时,文人们经常喜欢选取”“”“”“等意象入诗,以此寄托并表达这种情绪。我们从唐宋词中也可发现词人们注意选这两种意象来表现这种情绪。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浣溪沙》”“何似当筵虎土,挥手弦声响处,双雁落遥控。《水调歌头》在描写人事已非、抒发昔盛今衰之叹的唐宋词中,我们发现两种意象在寄托、承载的内容和情感方面又有所不同,那就是大雁的身影经常会出现在胡天边塞之上。于是,雁似乎又多了一层意蕴,即表现边患内乱之意,抒写悲凉的时代气息。



五、异:言寂尽数双与孤

综观唐宋词,虽都具有痛离别、追思念的相同感情内容,但就其思想情感的表达方式又具有不同意境手法。首先我们来看燕子双飞来又去,纱窗几度春光暮。(苏轼《蝶恋花》)用了双飞燕意象,以燕子双飞的客观物象反衬出愁人的形单影只、孤孑。总是结阵成字或字形集体飞迁的,故而又有孤鸿”“一雁”“断雁”“断鸿等意象衬其形单影只,比之燕双飞则又有明显不同的表现方式。如: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苏轼《卜算子》苏轼当时因罪被贬黄州,途中以孤鸿寓其身世凄凉、孤寂。



总之,在唐诗宋词的意象是同中存异。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c9a420df4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3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