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 意象

2022-05-25 04:08:2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雁 意象》,欢迎阅读!
意象

意象:

《周易·系辞 》提出 “圣人立象以尽意”

萨特:“意象是指对象在意识中得以显现的某种方式。

清代的叶燮对此论述得最为明白 :“可言之理, 人人能言之 ,又安在诗人之言 ! 可征之事, 人人能述之, 又安在诗人之述之! 必有不可言之理 ,不可述之 ,遇之于默会意象之表, 而理与事无不灿然于前者也 ”(《原诗 ·内篇 ) 不仅在诗歌中, 叙事文学如小说中也常常有意象潜伏。正如杨义所言:“叙事作品之有意象, 犹如地脉之有矿藏 ,一种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密码之矿藏 。” 意象是内心观照 ,是主体心灵同化了的“第二自然”——是不是一定就是诗人自喻?不一定,但一定带了诗人的情感、思绪

其实,所谓意象就是主观心意在客观物象上通过比喻,象征和寄托而获得的一种具体形象 ①它是客观物象与主体情感的统一 ,是意与象的有机结合 ,是构成诗歌审美境界的基本元件



雁:

雁,又称鸿、鹄(雁在《乐府诗集》里有时作“鹄”,东汉以前,雁和鹄区分不严)、鸧鴚、鴚鹅、翁鸡、霜信、月鹭

雁在古代是一种信义的象征:“寒则自北而南,止于衡阳;热则自南而北,归于 雁门,其信也。”(李时珍《本草纲目·集解》)

思友:诗人们大多心怀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为此他们不得不背井离乡远离亲 , 因而他们的笔下出现了更多的离别思友诗。自古有“鸿雁传书”一说,因此雁成了离别诗中的重要意象。

大致可以分为怀乡 离别思友 、征战之苦

北雁南飞吧,飞翔的雁阵总能引起流落他乡,客居在外的游子的思乡之情 塞外悲凉气氛



古代的隐逸文人常常以雁入诗,表明自己孤寂心境和孤傲性格表达对黑暗、浊现实的愤懑之情,流露出对恬然淡处的人生理想境界的向往⑤。在魏晋时期,是我国隐逸文学兴盛时期,许多的文人在涉及雁的作品中表露出自己的心迹。

善于游泳和飞行 ,常见的鸿雁就是雁属的鸟 雁行:鸿雁飞行时的整齐的行列 ,借指兄弟

雁这种候鸟终身配对 ,联系历史上不少关于雁雌雄相依乃至殉情的记载 ,可知雁意象的情爱文化主题 ,确实有着一定的现实基础。雁喜欢人家就要把它抓起来

雁之忠守节操与婚姻专一不渝的意志有了极其相 似的契合点 ,也因此 ,雁成了古代婚姻必备的大 礼。

中国古代文学主悲 ,以善悲为美 ,雁意

象的情感结构制约了文人观雁咏雁的心理活动范 围及取向 雁意象主题


内蕴的上述种种 ,虽然因时代、个人和主题心境际遇不同而有所偏重 ,但常常交织融汇 ,共同体现于个体的文化心理结构中 ,带有一种难以尽言的集体无意识。每当牵动雁意象系统中的一个要素 ,便常会诱发一种整体性的联想功能与情绪效应。

扑朔朔好多雁飞来了是吧?从这些诗句中,读出“雁”有哪些意象? 早在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诗经》 ,就有大量关于雁的描绘:《小雅》中的《鸿雁》 :“鸿雁于飞,肃肃其羽” ;《郑风》中的《女曰鸡鸣》:“弋凫与 雁” ;《唐风》中的“肃肃鸨羽,集于苞栩”等

梁简文帝萧纲《夜望单飞雁》: “天霜河白夜星稀 ,一雁声嘶何处归。 早知半路应相失 ,不如从来本独飞。 杜甫《孤雁》云: “孤雁不饮啄 ,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 ,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 ,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 ,鸣噪自纷纷。” 李清照《一剪梅》: “雁字回时 ,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 ,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直陈相思之愁怨 ,成为代代传 ,为人熟知的相思歌词。

雁易惹人生叹 ,百感交集。 因雁殉情 ,元遗山作《摸鱼儿》: “问世间 ,情为何物? 直教人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 ,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 ,离别苦 ,就中更有痴儿女。 … …”

白居易的《聊书所怀》曰 :“时难年荒世业空, 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 , 骨肉流离道路中。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 ,一夜乡心五处同。”古时以雁行比兄弟, 说兄弟分散 ,如雁行拆散孤飞一样。人因战乱而离家四处漂泊, 伤时念乱, 思乡思亲 ,写下了这首哀乱伤离诗。 杜甫的“ 戌鼓断人行, 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月夜忆舍弟》),诗人因雁声而思念家乡的亲人。

王湾《次北固山下》“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高适《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写塞中飞雁,即见对友人董大的深沉忧虑,又见诗人对自己处境沦落的感慨

阮籍在《咏怀诗》中曰:“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辛弃疾词:“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渔家傲·秋思》范仲淹

“胡雁哀鸣”写出了塞外凄凉的景象和征戌生活的悲苦。此外卢纶的“月黑雁飞 ,单于夜遁逃 。”(《塞下曲其三》)和温庭筠的“云边雁断胡天月”(《苏武庙》)都以飞雁描写塞外景象, 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气氛。




辩论:西方哲人费尔巴哈所言: “人由对象而意识到自己: 对于对象的意识 ,就是人的自我意识。你由对象而认识人;人的本质在对象中显现出来: 对象是他的公开的本质 ,是他的真正的、客观的`我’

雁作为一个独具审美价值的意象, 凝聚了唐代的文人墨客们“剪不断 ,理还乱”的许多复杂的感情。岂只是怀乡思亲、离别思友、征战之苦呢 ?雁飞翔在诗人们的心中 ,的确是“雁字总关情”啊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d834f5417c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9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